-
李觏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焦秀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李觏伦理思想研究
-
李觏诗歌研究
-
作者:段守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诗歌 生平思想 文学观念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诗坛风尚
-
描述: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李觏的生平及思想。他出身平民,生活贫困,一生仕途不显,潜心儒学,以教生著述为生。他广泛结交友朋,在师友影响下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主张通变救弊、经世致用
-
阳光的李浩
-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B5 钻石 馆员 责任编辑:施勇君 范晓林 特约编辑:侯爱民 美编:夏艳 杨智 电话:(025)84686332 第26期 静候温柔的她 江南光电牵手爱情馆 第一次见到李浩,是在开往韩国的邮轮上
-
李浩教授生平
-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浩,男,1937年2月出生。天津市宁河县人,中共党员。农工民主党成员。1963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职称:教授、主任医师。曾任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河北省委副
-
诗人李浩印象
-
作者:荣光启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浩出身寒苦,然天资聪颖,少有诗名,今亦笔耕不缀,且在诗坛屡屡获奖。浩青年才俊,开拓进取,写作置业,并行不悖。浩乃豪爽之士,常散尽千金,广庇亲友弟兄。浩亦慷慨之士,常常纵酒狂歌,放言人生
-
李浩国画作品
-
作者:李浩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画作品 右页 肖像 城市性 米帕 市场 系列
-
描述:李浩1 982年生于山西运城市。200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
论李绂的道统史观
-
作者:伍贤达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道统 道统 心学 心学
-
描述:李绂是清代心学的重要人物,他主要通过编纂学术史的方式,以《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来奠定他的道统史观。同时,他还在一些散论中对其道统论进行了重要补充,建立了一个上起唐虞,下至王阳明的甚至包括程朱
-
李浩价值守望者
-
作者:郭林 来源:首席财务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价值 守望 经济资本 CFO 风险 银行
-
描述:银行的CFO在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更要考虑风险。因此他要对风险具有更全面的识别、更准确的计量和更有效的管理,以及利用拨备和经济资本对风险进行更全面的覆盖能力。
-
悟入戏曲艺术精神的有益尝试——读程芸《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
-
作者:刘祯 刘涛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元戏曲 艺术精神 汤显祖 晚明 嬗变 艺术本质 现代学术 戏曲创作
-
描述:选题、立意,似乎与戏曲艺术本质的理论问题无所关涉,为何称其提供了悟入戏曲艺术精神的有益尝试我们之所以有这种评价,是有感于作者写作思路的独特性和“问题重构”时的某些不同一般之处。我们注意到,敢于“回到旧题”,尤其是回到旧题的开端,是程芸这部专著的一个突出特点;而“回到旧题的开端”,既使得这部专著成为近年“汤学”研究值得广泛重视的力作,也凸显出它对于戏曲本质问题的参考价值。所谓开端,即指一个端点,而此端点却是整个体系的原型构架和缩影。也就是说,开端处已经包蕴全体,而全体则是开端本身的展开。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性的理论问题,“戏曲艺术本质”这一问题的开端,其实就是要依据“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去着重理清两条线索:一条是戏曲本体观念的逻辑演进,另一条是戏曲艺术形态的历史衍变。落实为学理运作,就要求研究者能进入具体的戏曲史,去...
-
久雪终会有晴时:读王磐“北南吕·一枝花”《久雪》
-
作者:朱晨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磐 汤显祖 王骥德 散曲 词人 徐渭 曲律 曲论
-
描述:持朝政,下对百姓百般盘剥,民众苦不堪言。当此乱世的曲家王磐,借曲抒情,影刺现实。《久雪》一曲一反以往文人咏雪、赏雪、赞雪的笔调,痛斥雪的祸害。此曲构思独到之处就是将曾被当作纯洁无暇或昭示丰年的雪比作了当时社会上的邪恶势力,而且巧妙地围绕大雪及其久下不停所带来的灾害层层铺叙,并诅咒其终将被烈日春风所烤化吹融,从侧面对恶势力加以嘲讽,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第一支曲[一支花]开头就连用“乱飘”、“密洒”、“恰飞”、“又舞”四个动词性短语,使得铺天盖地、飘飘扬扬的大雪在顷刻之间迎面扑来。这真是一场飞扬跋扈的大雪!瞧,雪花飞窜在“燕塞边”,飘落在“程门外”,飞舞在“梁苑”里,徘徊于“灞桥”上,似欲摧毁世间万物。“燕塞边”、“程门外”、“梁苑”、“灞桥”四个典故构成两组对偶,使读者由眼前上下弥漫、四方飞舞的雪花想到了:燕山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