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36)
报纸(2402)
学位论文(188)
图书(105)
会议论文(6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4)
历史名人 (3271)
文化溯源 (1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649)
2013(436)
2012(734)
2011(532)
2009(575)
2004(176)
1999(128)
1998(96)
1996(80)
1989(5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26)
艺术百家(49)
贵州文史丛刊(7)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7)
满分作文:初中版(1)
上海远东出版社(1)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1)
龙岩师专学报(1)
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青苹果(高中版)(1)
暖红室汇刻临川四梦之一 重图汇校牡丹亭还魂记 十四
作者:  汤显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暖红室汇刻临川四梦之一 重图汇校牡丹亭还魂记 十四
由《牡丹亭》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作者:张冰 张本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杜丽娘 
描述:作为“临川四梦”之翘楚,《牡丹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汤显祖“至情”的世界观。杜丽娘作为“至情”的化身,她对爱情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就是汤显祖对“情”的追求。本文尝试结合《牡丹亭》文本阐释汤显祖的“至情”论。
牡丹亭》的深层意蕴探析
作者:陈国华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梦幻意识  梦幻意识  讽刺意识  讽刺意识 
描述:汤显祖的传奇作品《牡丹亭》中的梦幻意识世界具有鲜明的虚幻性特点,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认同感。汤显祖以言情之文表达着理性的内核,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识。梦幻、真情、讽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递进,演绎出
牡丹亭》大团圆结局新解
作者:马瑜 楚爱华  来源: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结局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中国古典戏曲的大团圆结局,因其种种缺点经常遭到人们的否定和批判。《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是汤显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这一永恒矛盾,建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尝试,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不能与才子佳人式小说
汤显祖牡丹亭》的深层意蕴
作者:苏天宇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论  讽世意识  悲剧意识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在一对青年男女梦中相会、因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故事中,汤显祖以言情之文表达着自己理性思考的内容,《牡丹亭》集中体现了汤显祖宣扬的“至情”论,并且具有强烈的讽世
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看中西戏剧差异
作者:祁杰夫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戏剧 
描述: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造就了中西戏剧各自的精彩。
汤显祖牡丹亭》简论
作者:陈中凡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浪漫主义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封建礼教  孔雀东南飞  柳梦梅  封建势力  悲剧性  林黛玉 
描述:教的束缚,青年男女的婚姻便成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因而古典文艺中许多作者就把它当作突出的主题来进行创作。而在不同时代的作家即具有各个不同的特色。汤氏《牡丹亭》式的主人公,既不同于它之前的《孔雀东南飞
汤显祖牡丹亭》评介
作者:张进德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文学鉴赏  戏曲  高中  语文教学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评介
明代《牡丹亭》批评与改编之研究
作者:陈慧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改编 
描述:改編者根據特定目的加以改編;而初興盛的評點也加入了討論的陣容,與諸評論家、改編者等共同匯聚形成《牡丹亭》的研究熱潮。《牡丹亭》引發的迴響廣泛且多元,其中最具研究意義的應屬批評(包括曲論、評點等)與改
牡丹亭》下场诗集唐之研究
作者:陈富容  来源:辅仁国文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下场诗  集唐  集句 
描述:亭〉下场诗的成就,相对的是被忽略了。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分析《牡丹亭〉 的下场诗,便可发现这五十五首集句诗,绝对是汤显祖用心经营之所在,它不但符 合近体诗格律,崭新的诗意也在戏剧中,充分的发挥了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