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25)
期刊文章(1233)
学位论文(41)
会议论文(38)
图书(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89)
地方文献 (175)
非遗保护 (54)
才乡教育 (10)
红色文化 (9)
地方风物 (7)
宗教集要 (5)
按年份分组
2014(332)
2013(244)
2011(554)
2008(159)
2000(26)
1998(31)
1996(21)
1995(27)
1984(16)
1982(14)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4)
中国质量报(3)
北京物价(2)
文艺理论研究(1)
新东方(1)
渭南日报(1)
作家文摘报(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诗新话十一则(四)
作者:许永璋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还乡”  仇注  宝应元年  樱桃  五言绝句  胡应麟  《潜溪诗眼》  艺术特色  陶谢 
描述:诗新话十一则(四)许永璋一、江亭(原诗从略)穷寒趋暖日,野望伦怀时。心逆浮云竞,意期逝水迟。江山宁有待?直笥已无私。极目归何处?乾坤寄此诗。公依旧次,当作于上元二年。公作此诗时之心情,观第二句
诗新话五则(三)
作者:许永璋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发展规律  七言绝句  四杰  胡应麟  毛先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身名俱灭  文学传统  《孔子世家赞》 
描述:诗新话五则(三)许永璋一、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原诗从略)玄都藏奥运,诗国引情长。排律开新域,流形主故常。七龄凤翮上,百韵虎牙旁。坟典原承古,风骚递入梁。斯篇宏老学,精诣发奇光。尚友邀英哲,系心
陈善论:重韵与重格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陶渊明  欧阳修  诗学观念  自然天成  王安石  艺术风格  重韵  诗歌理论  宋代士人 
描述:陈善论:重韵与重格
崔莺莺与丽娘
作者:王德亚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崔莺莺  《西厢记》  《牡丹亭》  汤显祖  爱情题材  文学史  王实甫  杂剧  作品 
描述:作了《牡丹亭》后,人们才认为“丽娘一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王实甫交胜”。又说“汤义仍《牡丹
情之所钟 正在此辈--从丽娘到林黛玉
作者:单世联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林黛玉  爱情  贾宝玉  汤显祖  牡丹亭  柳梦梅  传统社会  至情  悲剧 
描述:.……心理的瞬间包蕴着漫长的历史成果,从丽娘到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人性情感觉醒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段广为人知、被文学教材一再引用作为欣赏心理杰作的文字,正体现出传统社会后期情
佑《理道要诀》辑考
作者:岳珍  来源:文献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典    文献价值  节度使  文渊阁  史料价值  四库全书  理论价值  王应麟  大事记 
描述:当代,学术界也很少有人注意这部著作。实际上,正如《通鉴纲目》并不是简单地摘录《资治通鉴》一样,《理道要诀》也不是简单地摘录《通典》。就现存的佚文考察,《理道要诀》至少有几个
“寻梦”:丽娘爱路叙说
作者:毛德富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牡丹亭》  封建礼教  汤显祖  弗洛伊德  寻梦  崔莺莺  《西厢记》  爱情  林黛玉 
描述:“寻梦”─—丽娘爱路叙说毛德富在中国戏曲史上,丽娘是继崔莺莺两三百年之后又一成功的光辉形象。这一成功的艺术形象,无疑是戏剧家汤显祖的伟大创造,也是《牡丹亭》的主要成就之一,因而有人竟把《牡丹亭
一往情深的斗士——谈丽娘的形象
作者:资立安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牡丹亭》  封建礼教  后妃之德  后花园  个性解放  寻梦  开戏  汤显祖  柳梦梅 
描述:
伪《律虞注》补说
作者:冯小禄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律虞注》  虞集  张性  杨士奇  注释风格 
描述:结合古今人对伪《律虞注》的考证,将前人已见和未见的明人材料冶于一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说明各自在证伪上的作用。指出古今人多有误读杨士奇《律虞注序》者,以致相沿成讹,以为杨士奇就怀疑《虞注
丽娘形象的独特性与价值
作者:陈湘庸  来源: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汤显祖笔下的丽娘是个性意识、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存在的合理性正是其形象的独特性与价值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