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9)
报纸(537)
图书(39)
会议论文(12)
学位论文(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10)
地方文献 (105)
地方风物 (25)
非遗保护 (11)
宗教集要 (10)
才乡教育 (9)
文化溯源 (5)
红色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3(63)
2012(99)
2010(89)
2008(77)
2007(55)
2006(61)
2005(71)
2002(15)
1981(4)
1980(3)
按来源分组
其它(50)
上海中医药杂志(5)
宁波报(2)
浙江中医杂志(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
中医文献杂志(2)
各界导报(1)
收藏界(1)
中华中医药学刊(1)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
“减力”应是怎样发生的?
作者:木又春  来源:父母必读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使用不当  物质奖励  负效应  蜡笔  作画  间接  精神奖励  彩色  有机体  有利因素 
描述:应,但事情的结果却恰恰走向了反面,这倒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间接激因使用不当而产生了负效应。激因,是指能够刺激有机体产生"增力"活动的有利因素。它包括直接激因和间接激因两个方面的内容。直接激因是活动本身直接含有的,能够激发其直
隧道应是波的一般特性
作者:雷敏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隧道效应  迅衰场  透射率 
描述:该文以光波和声波为例,表明了在介质中存在的迅衰场是波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导出了波穿透势垒的透射率的一般表达式.指出隧道应与波的干涉和衍射一样,也是各种波动都具有的共同特性.
社会矛盾叠加应是最大危险
作者:李耀东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  最大危险  最大危险  叠加  叠加  东部发达地区  东部发达地区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  宗教问题  宗教问题 
描述:当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类矛盾在同一时间和同一问题上重叠在一起,就像洪水的洪峰一样,相互叠加,形成巨大;中击波。比如,在西部地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经济问题叠加后,产生的社会矛盾十分难以化解。在东部发达地区,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和地方政权选举、
响水葡萄串应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陈明 王俊文 嵇大鹏 黄内香  来源:东方经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响水县  江苏  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  “葡萄串效应”  陈家港化工园区 
描述:最近几年来,国际资本和产业加快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正在形成,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最大热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成为吸引外资的强辐射区,接受国际资本产业梯度转移,打造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世医得方》灸法浅议
作者:张佳丽 刘密 刘金芝 常小荣 陈选 刘昭 李赛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世医得方》  灸法 
描述:白。全书共计19卷,
《还魂记》叶德辉题记
作者:王若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德辉  大连图书馆  牡丹亭  元曲研究  明刻本  盐谷温  题记  叶氏  中国戏曲  说文 
描述:作多种。柔甫即日本汉学家松崎鹤雄,早年来华随叶德辉学习《说文》,有研究《说文》及《诗经》著作多种,手稿见藏于大连图书馆。关于二人在湖南学习事,叶德辉在
曾燠拱北楼漏歌墨迹跋
作者:北京 史树青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曾燠拱北楼漏歌墨迹跋
河北安平发现王安石女婿题诗
作者:暂无 来源:平原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石家庄9月11日专电(王晓岩李海菊)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处近日在整理碑刻文物资料过程中,在安平县发现一方吴安持(北宋宰相吴充之子、王安石的女婿)题诗的宋代石。 此次发现的吴安持题诗石为青石
晋祠铭碑宋人题
作者:李裕民  来源:城市研究(太原)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礼  《宋史》  晋祠  王安石变法  《宋会要辑稿》    《日录》  吕惠卿  熙宁  曾布 
描述:晋祠铭碑宋人题考李裕民唐太宗《晋祠铭碑》是天下一大名碑,在碑阴、碑侧尚刻有宋人题记15条,颇有史料价值,但至今尚缺乏研究,今逐条加以考证。一、碑阴题、“圣宋皇辛卯生日,囗禹锡。”行书,2行。皇
宋代杭州的书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地点
作者:项弋平  来源:文献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活字印刷术  沈括    杭州  梦溪笔谈  发明  雕板印刷  宋代  中国古代科学家  胡应麟 
描述:、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以及叶德辉、孙毓修等著述,凡是提到毕升的,无不抄录沈氏原文或节抄数句,其他再未发现线索。张秀民先生认为毕升与当时杭州人沈括有关,因而推想毕升可能是杭州一带人。李希泌、蔡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