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诗于史,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感召力
-
作者:孙敏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古代诗文 教学 安史之乱 魏晋南北朝文化 感召力 王安石 古代西域 历史课 《长恨歌》
-
描述:寓诗于史,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感召力孙敏人类历史,丰富多采,它是悲喜剧交叉迭出的大舞台。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曾说;“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刊交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①历史现象
-
走近一个人,感受万般情——《泊船瓜洲》教学解读
-
作者:高祥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古诗 诗歌 学生自读 解读 学生感受 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 过学习
-
描述:一、基于《泊船瓜洲》诗歌本身(字面或感性)的研读1.导入: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这节课通过学习一首古诗——《泊船瓜洲》,试着走近一个人,了解一段史,感受一种情。(板书:泊船瓜洲)2.师:怎样学习古诗,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好方法。学好一首古诗,应该怎样学?谁来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
高中历史新课程选修课的教学构思——以《王安石变法》为例
-
作者:林小静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 选修课 历史 教学 学习内容 课程标准 学习兴趣
-
描述: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实现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这一模块中的“王安石变法”谈谈自己的教学构思。
-
《伤伸永》教学中的成长教育渗入
-
作者:钱海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长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教学 《伤仲永》 七年级下册 实验教科书 个人成长 王安石
-
描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纪事”第五课选录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见闻录《伤仲永》。文章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这一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为何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
-
好高中,应是中学里的大学
-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好高中,应是中学里的大学
-
高中教师应是初中课改的“局内人”
-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教师 新课改 初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认识误区 高中教学 局外人
-
描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推行了很多年,然而,很多高中教师对初中课改仍感陌生,甚至对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课改生”存在认识误区,进而影响到高中教学。高中教师不应是初中课改的“局外人”。
-
“双重任务”不应是农职高中的培养目标
-
作者:杜东复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双重任务”不应是农职高中的培养目标
-
示范高中示范的不应是升学率
-
作者:陈军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省级示范高中 省级示范高中 升学率 升学率 省教育厅 省教育厅 安徽省 安徽省 双休日 双休日 中学 中学 补课 补课 学校 学校
-
描述:号:示范高中应该示范的不是升学率。
-
最大的积应是多少?
-
作者:万里 来源:数学小灵通(1-2年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积 解题 小学 数学 教学 乘法
-
描述:辅导老师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115,要求把115拆成两个两位数,且使组成这两个两位数的四个数字各不相同,它们相乘的积最大是多少?谁先做好可写在黑板上。
-
适应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兼评世纪末几种热点教育观)
-
作者:刘尧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本体论 适应论 热点教育 教育适应性 教育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能力 超越论 教育观 世纪末
-
描述:进入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人、教育、社会及其关系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提出了教育本体论、教育工具论、教育适应论、教育超越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主体论、教育先行论、教育多元论等教育观,形成了世纪末关于教育观讨论的热潮。这场讨论,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认识在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