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48)
报纸(55)
图书(14)
学位论文(11)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81)
地方文献 (28)
宗教集要 (9)
红色文化 (5)
非遗保护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47)
2012(39)
2011(32)
2010(30)
2008(25)
2007(36)
2006(15)
2005(15)
2004(22)
1995(14)
按来源分组
文史博览(2)
观察与思考(1)
喜剧世界(下半月)(1)
杉乡文学(1)
新天地(1)
缤纷(1)
发明与创新(1)
现代声像档案(1)
城市早报(1)
岁月(燕赵诗刊)(1)
公开课应是“常态课”:真实、自然、创设情境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开课  公开课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常态  常态  听课者  听课者  教学  教学 
描述:公开课到底怎么上,又该如何评价一堂公开课?网友ybmath指出:公开课的教学让听课者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为何不安?罪状如下:
荧屏背后的真实故事:记静安区人大代表吴炳朝
作者:严志明  来源:上海人大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大代表  吴炳  重新犯罪  静安区  有限公司  刑释人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实业  故事  真人真事 
描述:电视连续剧《何须再回首》在沪上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一时间风霏申城。其中的人物、情节大多取材于上海七一实业有限公司的真人真事,剧中的林祥原型就是静安区人大代表、七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炳
自我性情怀抱的真实展露:王安石词作内容赏析
作者:马晶莹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的创作  内容  自我性情  真实展露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文创作内容多展示他作为政治家的襟怀和抱负。而其为数不多的词作中,则以对个人性情怀抱的真实袒露,给北宋前期的词坛注入新鲜活水,堪称独树一帜。
自我性情怀抱的真实流露:王安石词作内容赏析
作者:马晶莹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的创作  内容  自我性情  真实展露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文创作内容多展示他作为政治家的襟怀和抱负。而其为数不多的词作中,则以对个人性情怀抱的真实袒露,给北宋前期的词坛注入新鲜活水,堪称独树一帜。
千年根脉西津渡
作者:袁因 才云 冯方宇  来源:中华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津渡  长江北岸  金山寺  镇江  年轻人  历史  渡口 
描述:周瑜、韩世忠等在此驻扎水军,王安石等文化名人在这里登岸。西津渡,镇江城的历史根脉,中国古渡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韬光佛地记海云
作者:仇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云寺  历史  明遗民  曹洞宗  兴盛时期  天然和尚  文人 
描述:位于现今番禺区员岗与陈边村之间有座清幽秀丽的小山,叫雷峰山。山腰本有一座古庙,抗战时被拆平。如今山问木叶萧森,草蔓中偶尔可见残墙废础、断砖碎瓷,一片寂寥中,恍忽林间佛光掩映,折射出古寺历史的幽光
《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角形象之比较
作者:庄平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追求  爱情  历史  家庭 
描述:《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角形象之比较
《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角形象之比较
作者:庄平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追求  爱情  历史  家庭 
描述:崔莺莺、杜丽娘尽管都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下,她们却都能够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平等的婚姻;但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又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反映着具体的历史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差异。
松阳 致力打造山水历史文化城市——访浙江省松阳县委书记吴
作者:缪宏 牛怡人 潘益飞  来源:绿色中国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  松阳县  城市  历史  文化  品牌 
描述:如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航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何起步?如何制定城市规划和布局?如何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如何具体实施?……浙江省松阳县结合自身优势,致力打造山水历史文化城市的品牌。
“元You更化”中的黄庭坚
作者:黄宝华  来源:河池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You更化  黄庭坚  王安石变法  山谷  思想  宋代  历史 
描述:,来论证山谷在元You更化中的思想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遭遇。在论述山谷对王安石及其新法的态度上,对过去一些通行的观点多所驳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