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34)
报纸(668)
图书(35)
学位论文(22)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741)
历史名人 (707)
才乡教育 (7)
宗教集要 (6)
非遗保护 (5)
地方风物 (4)
文化溯源 (4)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8)
2013(116)
2012(167)
2010(118)
2008(135)
2006(59)
2004(41)
2003(16)
2000(9)
按来源分组
光明日报(15)
大舞台(6)
都市快报(5)
北京商报(4)
文化交流(3)
书屋(2)
世界遗产(2)
音乐生活(2)
音响世界(1)
明日风尚(生活态度)(1)
刘绍棠与通州档案馆的乡情——访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刘绍棠
作者:莫陌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州区档案局  区档案馆  刘绍棠  文库  北京市  乡情  记者采访  党组书记 
描述:今年,是绍棠先生逝世十周年。3月12日上午,记者采访通州区档案馆“刘绍棠文库”,有幸随同参加了通州区档案馆、绍棠先生夫人曾彩美女士及亲属子女进行的扫墓活动。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兼谈青春《牡丹亭》
作者:李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音乐分析  音乐本体  戏曲唱腔  《牡丹亭》 
描述: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
青春昆曲《牡丹亭》首次亮相西部高校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據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介紹,《牡丹亭》是明代戲曲大師湯顯祖「臨川四夢」中傳唱最廣、最膾炙人口的一部,在我國戲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該劇講述的是貧寒書生柳夢梅與太守之女杜麗娘之間生死不渝的愛情傳
惊梦四百年——说白先勇和他的青春《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钱锋 2007年5月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内座无虚席,2700多名观众一起沉醉在四百年前的一个青春爱情传奇之中,久久不肯散去。这是昆曲青春《牡丹亭》第一百场纪念演出的盛况。而这
青春《牡丹亭》发行DVD 杨振宁提议白先勇写北京人
作者:暂无 来源:京华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卜昌伟)为纪念作家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牡丹亭》演出100场,台湾导演王童以影像的手段将该剧拍摄下来,制作成DVD推出。昨天,白先勇在京为青春《牡丹亭》DVD举办首发式。作为白先勇多年
白先勇青春《牡丹亭》昨日百场庆演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孟育建)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牡丹亭》百场庆演于11日至13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 昆曲青春《牡丹亭》2004年4月在台北举行首演,昨天是其第100场演出。3年来,该剧
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牡丹亭》演出的启示
作者:黄天骥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观  审美观  承传  承传  超越  超越 
描述:要求表现唱、做、念、打诸般伎艺的特性,保持了戏曲表演写意性的审美特征,又吸收了当代舞台艺术,让场面和某些程式具有当代性,适合青年观众的口味。青春《牡丹亭》的成功经验说明,戏曲表演,既要继承传统
古典美的“含蓄”与现代美的“过度”——看青春《牡丹亭》的
作者:张红翠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含蓄  含蓄  过度  过度  古典美  古典美  现代美  现代美 
描述:活的贫乏、疲惫,以及这种贫乏与疲惫背后审美期待的些许空白。
古韵今咏——青春《牡丹亭》的音乐特色
作者:庞林春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牡丹亭》  音乐特色  古韵  观众欣赏  文化精英  两岸三地  白先勇  江苏省 
描述:在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打造昆剧青春《牡丹亭》,这一经典名剧自搬上
连城县新泉镇农业普查员李松保在该镇黄松岗自然村杨德生进行
作者:郑秋生 陈良锦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月12日上午,连城县新泉镇农业普查员李松保在该镇黄松岗自然村杨德生进行普查登记。李松保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入户登记 工作启动后,他包干该镇乐联村第2小区共130户农户,无论白天还是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