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50)
报纸(1304)
图书(28)
会议论文(21)
学位论文(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76)
地方文献 (101)
才乡教育 (14)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8)
地方风物 (7)
非遗保护 (6)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267)
2011(220)
2008(143)
1997(83)
1994(54)
1988(42)
1986(31)
1983(39)
1982(47)
1981(29)
按来源分组
其它(53)
人民日报(43)
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4)
重庆日报(3)
北京支部生活(2)
中国校园文学(2)
山东文学(2)
当代杂志(2)
语文园地(2)
邯郸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
作者:辛丰年  来源:山东画报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钢琴  音乐史  通俗读物 
描述:
胡布会 重点经济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在利马会见美国总统布什。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强调,回顾这些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经验是,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牢牢把握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增进互信、加强合
菊花
作者:暂无 来源:家教世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野菊花  王安石  城市  宋代  市花  冰糖  马蹄粉  同学  摆渡  苏东坡 
描述: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秋高气爽的金色季节了。你发现了么?在马路的绿化带、小区的花草区、公园里甚至你家的阳台上,都少不了一种花的身影——对了,它就是菊花。为什么菊花种植在我国那么普及?为什么它深得那么多人的喜爱?关于菊花,你又知道多少趣事、多少诗章呢?现在,我们就和摆渡、丫丫一起去了解菊花吧——
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作者:周华华  来源: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  课堂教学  著名学者  教育家  陆九渊  陶行知 
描述:学中,
“点铁成金”例
作者:杨艳狭  来源: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风    唐诗  东风  艺录  钱钟书  研究者  招隐士  泊船 
描述:王安石的名作《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名句;又特别是绿字,还成诗眼。有研究者指出:绿字用得好,无可怀疑。但要说这是
吴伯雄“胡吴会”:双方对复等多项议题有共识
作者:暂无 来源:温岭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5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应邀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后,吴伯雄旋即率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副秘书长张荣恭、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李建荣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记者会”。 吴伯雄先介绍了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的情况后,回答了记者提问。 对与胡总书记的会谈非常满意
昆曲电视剧《牡丹亭》的艺术再创作
作者:倪立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电视剧  昆曲  传统戏曲  电视台  场景  蒙太奇  观众  柳梦梅 
描述: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各阶层民众的喜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欣赏它的婉转典雅、柔曼悠远,一些电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做人基本权利的肯定和呼唤,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从整个剧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初步的女权精神。
兵纸上的陈孝威将军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港台琅嬛漫记 何家干 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官的地位向来比武官要高,《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得了儿子后,就曾感慨地希望:“儿,你长大来还挣个文官。不要学你家老子做个西班出身,虽有兴头,却没十分尊重。”可奇怪的是,许多知识分子的现实表现却不是这样,诸如“著书聊自适,说剑意偏雄”的表述在诗文集中随处
“任侠”:和余英时先生商榷
作者:刘世南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任侠  《周礼》  方以智 
描述:针对余英时先生《侠与中国文化》一文的不足与不确处,提出四点,加以补充与纠正:(1)追溯任侠的起源、儒侠的起源及儒侠的形成;(2)论析谭嗣同对任侠的理论阐述;(3)任侠之风并未在西汉中期后消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