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87)
期刊文章(1062)
图书(26)
会议论文(14)
学位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74)
才乡教育 (10)
地方文献 (9)
红色文化 (5)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82)
2013(112)
2012(229)
2011(175)
2010(385)
2009(207)
2006(42)
1999(22)
1997(49)
1995(44)
按来源分组
侨报(17)
博览群书(6)
中国文化报(6)
东方艺术(4)
经济日报(4)
温州都市报(3)
财经杂志(3)
商丘日报(3)
航空史研究(2)
燕赵都市报(1)
大年先生的“版权观”
作者:张扬  来源:新闻出版交流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年  版权问题  “盲区”  马克思主义史学  所有权  近代史  著作权法  揭发隐私  隐私权  自重自律 
描述:大年先生的“版权观”张扬大年先生最近送我一本新书:潞、崔永华编的《大年存当代学人手札》。书籍装潢精美,却没有出版单位,也没有版权页和条码,在一般标有某某出版社字样的位置,印着“中国社会科学院
怀念大年同志
作者:丁守和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年  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  社会活动家  怀念  解放区  新中国  人大常委  全国人大代表  党政领导 
描述:大年同志是著名历史学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在新中国建立前,他主要是在解放区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和教育工作。到北京后,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还有许多学术组织领导工作,并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
绍棠与革命现实主义
作者:翁扬 余飘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绍棠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  颓废  鸳鸯蝴蝶派  孙犁  小说  民族主义  新时期  革命 
描述:绍棠与革命现实主义
好党员
作者:王钟人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者  人民日报社  党员  党组织  右派分子  中国共产党成立  恢复重建  采访  劳动改造 
描述:约而同地推选衡同志为好党员呢? 1979年,衡同志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改正。她向党组织提出:“回到记者部,重新当记者”。当时,有些同志有顾虑。因为她已经57岁,超过了女干部退休的年龄,坐坐办公室还
绍棣
作者:傅建祥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紧凑型玉米  夏玉米  叶向值  山东省  高产栽培理论  种植密度  玉米研究  开发原理  农学院  中共党员 
描述:到国内专
“三”创一流
作者:陈磊 彭昌来  来源:中国审计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计局    衡东县  副局长  创一流  医药费  干部职工  审计项目  违规金额  项目任务 
描述:现金额676万元,查增税收101.5万元,收缴财政30.5万元,是前四年之和;
绍棠小传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绍棠  长篇小说  中国作家  北京大学  北京作家  短篇小说集  写作学  全国委员会  人大常委  1956年 
描述:绍棠,1936年2月29日生于北京通县儒林村。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40多年的文学生涯,出
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
作者:余绳武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史  大年  马克思主义  科研工作  历史研究  《美国侵华史》  近代史研究  学术观点  解放战争时期  研究室主任 
描述: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余绳武日前张海鹏同志打电话来,建议我今天谈谈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的关系。我到所较早,自己觉得义不容辞;其实我对这方面的情况了解很少,因为80年代以前我是一名普通科研人员,与大年同志
大年论著目录
作者:张显菊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中山研究  近代史研究  大年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近代史  辛亥革命  国际学术讨论会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 
描述:大年论著目录张显菊编编辑说明一、本目录仅收作者1949年8月至1995年8月出版或发表的著述。二、目录分书、文两部分。书目合著作(见序号1-7)、主撰(8-9)、主编(10-13)三类。论文目录
真人绍棠
作者:南人  来源:健康必读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绍棠  “真人”  报纸副刊  书斋名称  编辑工作  “真”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语文课本  作品 
描述:数年前我转作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时常为稿源枯竭犯愁,一日突发奇想,给素昧平生的著名作家绍棠投去一函,大意是恳请惠赐佳作云云。名人的稿子难求——此一举不过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而己。 不料未隔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