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86)
报纸(335)
图书(43)
学位论文(32)
会议论文(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18)
地方文献 (42)
红色文化 (32)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195)
2010(56)
2009(48)
2008(63)
2007(49)
2005(28)
2000(10)
1996(17)
1994(16)
1987(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5)
书品(5)
中国书画(4)
中国文化研究(4)
中国书法(3)
古典文学知识(3)
中国典籍与文化(2)
宝安日报(1)
中国文化报(1)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1)
陈洪绶的《陶渊明故事图》——兼论陈洪绶与的交往
作者:吕晓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洪绶  陶渊明  陈氏    书影  画家  图卷  句图  无弦琴 
描述:陈洪绶(一五九八-一六五二),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明末清初著名人物画家,与崔子忠并称为“南陈北崔”。“一六一二一一六七二),字元,一字减斋,号栎园、陶庵、缄斋、栎下先生等,祖籍河南符
从陈洪绶与交游看明末文人之人格心态
作者:平志军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洪绶  陈洪绶      交游  交游  述论  述论 
描述: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
胡玉昆其人其画:兼谈胡玉昆与的交往
作者:吕晓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交往  明末清初  《山水册》  中国美术  书画展  遗民  画家 
描述:到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研究,胡玉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画家。
与张民表的交往:兼论《原圃集》和《塞庵诗》的结集
作者:孟晗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民表  《原圃集》  《塞庵诗》  结集 
描述:入仕之前,在开封受知于张民表,在张家做塾师长达八年。张民表殁后,抚其遗孤,搜其遗集,终生以师礼相敬。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风云变幻的明清易代之际,尤显难能可贵。
朱天曙《感旧:及其〈印人传〉研究》
作者:黄惇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著名学者  明清之际  书法家  鉴藏家  艺术 
描述: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书法家、艺术鉴藏家,博涉多通,著述闳富。
《赖古堂集》自改原作现象探析其仕清心态
作者:黄治国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赖古堂集》中存在着不少自改原作现象,分析这些现象,进而统观其诗歌创作,可以看出,入清后虽不无依恋故国之情,但又积极地向新朝靠拢,呈现出渴望融入且极为谨慎的心态。在由明入清的贰臣群体中
立足当代,探源求本:朱天曙教授《感旧:及其〈印人传〉
作者:郝文杰  来源:书画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指可数。朱天曙教授正是在这种日益浮躁的学风中,不畏艰辛,寻枝振叶,力求“面向事情本事”,把及《印人传》中的有活力、有价值的人生与审美尽呈读者眼前。在著述中,他表面上是在研究古人,实质上,是站在
中国古典戏曲名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出版社  名著  文史  吉林  《赵氏孤儿》  《牡丹亭》  《西厢记》 
描述:这是一套精心为读者准备的中国古典戏曲名著,涵盖了《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赵氏孤儿》
科利登推出Kalos 2 Hex系统作为存储器器件灵活,完
作者:暂无 来源:电子与电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Kalos  测试解决方案  x系统  推出  He  集成电路测试系统  Personal  科利登系统公司  非挥发性存储器  存储器件  测试能力  软件工具  嵌入式  兼容  硬件 
描述:生产用测试系统Kalos 2和工程测试系统Personal Kalos 2完全兼容。多台K2 Hex系统已经安装并用于复杂嵌入存储器件的测试。
李裕民、佐竹靖彦合编的《增广司马温公全集》最近在日本出版
作者:玉溪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重大发现  增广  合作研究  全集  日本  历史学  出版  重大事件 
描述:大发现,随后香港《大公报》、新加坡《联合晚报》及《光明报》、《报刊文摘》等数十家刊物纷纷摘要转载。许多学者极盼见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