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64)
报纸(74)
学位论文(27)
图书(13)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38)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12)
才乡教育 (7)
文化溯源 (3)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60)
2013(54)
2012(65)
2009(49)
2008(55)
2007(49)
2002(21)
1998(21)
1997(21)
1995(36)
按来源分组
家庭医学杂志(3)
四川中医杂志(2)
祝您健康(1)
辽宁中医杂志(1)
河南中医(1)
中医文献杂志(1)
民主(1)
健康世界(1)
江西中医药杂志(1)
国学(1)
徐春甫的养生
作者:杨笑 林慧光  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春甫  《老老余编》  养生 
描述:徐春甫(1520—1596),明代医家,字汝元,号东皋,安徽祁门人。嘉靖时医名甚著,曾任太医院医官。撰有《古今医统大全》,为综合性医书,其中对养生的论述主要见于《老老余编》和《养生余录》。所辑资料
苏东坡的尴尬
作者:梅玉荣  来源:法制博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尴尬  禅师  金山寺  佛印   
描述: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
狭隘的结果
作者:朱世忠  来源:共产党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狭隘  唐宋八大家  熙宁变法  王安石  文学   
描述:公元1086年,北宋政治和文学舞台上的两个伟大人物在殊死斗争中相继去世。四月,在文词方面绝妙一时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一手操纵了熙宁变法的王安石,在一片谴责声中抱憾辞世。九月,以砸缸救人而妇孺皆知千古
感事抒怀
作者:郑伯农 邓世广 段晓华 李文朝 万朝奇 叶蓬 邹延明 桑鹏兴 李葆国 刘晓昀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黑社会团伙  乌鲁木齐  纪念馆  王安石  临川   
描述:喜闻重庆审判黑社会团伙,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感赋,乌鲁木齐七·五暴乱之后,海内诗友咸致问讯,赋此答之
巧对对联
作者:糖糖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联故事  扬州大明寺  年轻人  晏殊  词人   
描述:对联故事 北宋有个著名的词人叫晏殊,一次,他在扬州大明寺的墙壁上发现了一首好诗,便向周围人打听,得知是一个叫王琪的年轻人写的。晏殊赶忙叫人把王琪请来,俩人一见面,相谈甚欢。晚饭后,二人一起到后花园散步。
秉大义而疏小节
作者:朱国勇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义  王安石  自然规律  苏轼  明月   
描述:毫.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这改得还真精当,苏轼看笔墨淋漓的这几个大字,心中得意,把笔一扔,扬长而去。
略述《红炉点雪》的时间医学思想
作者:李振彬  来源:四川中医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间节律  劳瘵  医学思想  医学研究  时间医学  学术思想  清金降火  龚居中  现代中医  养生 
描述: 明代龚居中所撰《红炉点雪》一书,专论虚损劳瘵诸病证治,以水亏火炽金伤立论,创益水清金降火治则,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笔者发现,本书在因时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亦颇多见解,堪为现代中医时间医学研究的宝贵
虚损病的气功疗法——祛病延年十六句术
作者:金国华  来源:医学文选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气功疗法  龚居中  虚损  祛疾  养生  医学家  却病  丹田  真气  练功 
描述: 《红炉点雪》为明代医学家龚居中所著,专论虚损的病因证治,他提倡未病之先,有养生却病之术,既病之后,有调护攻治之法,主张用“龙虎相随,八卦正位”的气功疗法,以扶起生化之源而祛疾,挽回枯槁之体而长生
新安医学家徐春圃(二)
作者:黄辉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伤寒  养生  本草  治法  内经素问  学术成就  医药典籍  小儿  病机 
描述:千金方》、王
仁者龚廷贤
作者:鲁湾 钟丕瑜  来源:科学养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龚廷贤  仁者  仁者  养生  养生  著作  著作  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  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  明清  明清  名医  名医  御医  御医  良医  良医 
描述:在明清名医中,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龚廷贤都是佼佼者。不仅仅是他医术高明,著作等身,从医60多年,作到宫廷御医,而是他终身抱着"良医济世,功与良相等"的社会抱负,敬以修己,仁以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