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512)
报纸(760)
学位论文(179)
图书(146)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42)
地方文献 (147)
非遗保护 (16)
宗教集要 (15)
文化溯源 (6)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3)
按年份分组
2014(434)
2012(533)
2011(543)
2010(529)
2009(478)
2006(346)
2005(262)
1999(208)
1996(232)
1979(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
文教资料(16)
长寿(10)
中华书局(2)
共产党员:下半月(1)
希望月报(1)
中国医疗保险(1)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
领导科学论坛(1)
镂月为歌扇 裁云作舞衣:《楼会》的艺术个性
作者:岳美缇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老师  昆曲  表演  气质  演出  艺术个性  爱情  苏州  二郎神 
描述:我是1985年去苏州向沈传芷老师学《西楼记》中的《楼会》《拆书》。以前只听说这几个戏里有好曲子,也曾学过几段,如《拆书》中的【一江风】【红衲袄】,《玩笺》中的【二郎神】等,但戏始终没有学,也没有看过老师们和同辈的表演。向沈老师学
中国古籍版本学的个性之作:评黄永年著《古籍版本学》
作者:郝建强 赵玉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古籍版本学  评论 
描述:黄永年先生所著《古籍版本学》一书,个性突出,观点鲜明,作者所讲多为自己观点。结构清晰,对"善本"的界定比较科学,侧重版本史和版本鉴别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谁念西风独自凉
作者:罗婷  来源:美文(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精神  诗词  唐诗宋词  晏几道  辛弃疾  姑苏城  生命  缠绕  句子  卷轴 
描述:长度、宽度、高度,有了硬气、骨气、生气、底气。
第九讲 阳刚阴柔 各呈情采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采  壮美  阳刚之美  诗词  曾巩  本质特征  作者  桃李  横塘  读后 
描述:主持人龙吟:刚与柔,如何各尽其妙?如何各放异彩?如何相生相济?下文为你阐说诗词中刚与柔的妙境——诗法指津阳刚与阴柔,又称"壮美"与"柔美",是文艺美学中的两大审美范畴,概括了诗词的两种不同艺术风格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两句翻译的质疑
作者:王伟丽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翻译  王安石  文言文教学  质疑  高中语文  语文课本  无所适从 
描述:能理解,但在第三段的几个句子的翻译上,却产生了分歧。第一句是该段开头“于是余有叹焉”一句中的“于是”,有的认为是承接上文的记游,直接译为“于是”,也有人认为应译为介宾短语“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两种解释都有道理。但我认为。在这里直接译为“于是”更恰当。没有必要把它看成古今异义“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
古代13位理财家连载之九 回视王安石“富国”新政
作者:翁礼华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青苗法  宋神宗  实施过程  免役法  熙宁  改革  官僚地主  富国  回视 
描述:物。九个多世纪来人们对他以理财为中心的"熙宁新政"聚
牡丹亭前情侣双双
作者:暂无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旧闻新说 报人传承 温故知新 我对昆剧知之甚少,是上世纪50年代看了一出《十五贯》,才对昆剧产生了兴趣。《十五贯》对苏州太守况钟办案的明察秋毫,并敢于推翻县官过于执审理一起十五贯被窃的冤假错案;对过于执在办案中重表象而不求证据,主观执着而罔顾事实;对窃贼娄阿鼠的狡黠,无不刻画得入木三分。
和白先勇一起第199场牡丹亭》2011-11-26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记者 桂斌 实习生 彭彦婷 离开演还有十分钟时间,正是剧场里最忙闹的时刻。白先勇就趁这个时候,溜进了观众席。 舞台上,只有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但就对着这样的空舞台,白先勇心中怕是已经一幕幕地在过戏了。“看了有一百好几十遍了。”可这次,他还是留在观众席上,做一回普通观众。 昨晚,杭州大剧
从《牡丹亭》明代丧葬习俗
作者:纪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牡丹亭  牡丹亭  明代  明代  随葬品  随葬品  宋代  宋代  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  柳梦梅  柳梦梅  民俗  民俗  民间  民间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精品。它敷演了一个假托发生在宋代的爱情故事,但从剧中很多民俗场面的描写来看,其风俗描写更多地体现了明代民俗的一些特点,这可以从《牡丹亭》中大量的丧葬习俗描写得到证明。
从《周礼》周王室的家庭教育
作者:吴玮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周王  家庭教育  王室子弟 
描述:代学者的重视。自先秦诸子始,对周代王室家庭教育的研究已层出不穷,为各朝君主王室家教起着借鉴作用。通过周王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加深对周代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为我国现阶段家庭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其中,《周礼》是一部先秦时期周代政制理想建构的典籍,其中涉及到许多周代的政治制度,对周王室家庭教育内容的记载也颇为丰富。因此,本文以《周礼》中记载的周王室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运用现代家庭教育学的原理对其进行分析,以了解《周礼》中周王室家庭教育的职守、家庭教育的施教对象、家庭教育的内容及特点。为了对《周礼》中周王室家庭教育进行更好的论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部分,首先对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学术史进行梳理,再对家庭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以《周礼》职官体系中的周王室家庭教育职守为对象从两方面进行论述。其一,梳理《周礼》中王室家庭教育的对象;其二,对《周礼》中负责掌管周王室家庭教育职官的职守进行梳理。第三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周礼》中周王室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首先,文章对《周礼》中王室子弟的家庭教育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包括道艺教育、品德教育、礼仪教育以及言行教育。其次,对《周礼》中周王后妃的家庭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包括“阴礼”、“妇德”、等方面的内容。第四部分,文章对《周礼》中周王室家庭教育的特点进行总结。《周礼》中周王室家庭教育与一般家庭相比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家国同构、政教合一、官师一体三个特色。综上所述,《周礼》中周王室家庭教育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其中记载的周王室家庭教育内容、所具有的家庭教育的特点都为后世家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周礼》中周王室家庭教育这一问题的初步研究,以便引起学者对先秦时期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且对现代家庭教育的理论建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