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53)
报纸(1326)
学位论文(27)
图书(26)
会议论文(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53)
地方文献 (144)
非遗保护 (16)
才乡教育 (13)
宗教集要 (12)
红色文化 (6)
地方风物 (6)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253)
2013(148)
2010(433)
2009(248)
2006(70)
1997(63)
1993(31)
1982(42)
1958(8)
1957(45)
按来源分组
其它(61)
博览群书(7)
文艺学习(7)
今晚报(4)
廊坊日报(3)
江南晚报(3)
江淮时报(2)
文化艺术出版社(1)
邢台师专学报(1)
蜜蜂杂志(1)
诚信笃朴,学验俱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贵主任中药师
作者:刘红宇  来源:中医药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理念  继承  创新 
描述:承,并不断创新,发扬光大。
牡丹亭上牡丹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日,东湖牡丹花会正式开园,登上园中心的牡丹亭,万株牡丹尽收眼底。为将东湖牡丹园打造成“江南牡丹第一园”,该园投资了500万元,建成“牡丹亭”、“留春坊”、“醉香廊”等,还搭建了牡丹文化广场和演艺舞台,全方面地宣传牡丹文化。 记者高宝燕摄 (信息来源陈邦庚)
从《红楼梦》里睡眠
作者:刘绍义  来源:健康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于是这两人在枕上翻来覆去,失眠了。 我们从上面的叙述,她两个那天失眠除了有“择席”和“心血不足”
月亮美丽的脸
作者:暂无 来源:宝鸡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初中开学第一天,我迟到了。 当我气喘吁吁跑进教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腼腆的我顿时羞愧得手足无措,不安地站在了讲台一角。 这时她走过来,边示意大家安静,边伸过一只手翻着我的外套衣领:“第一天么,就能睡过头?快回座位上去!”声音不大,但极清楚,又极温柔。 半晌,我才鼓起勇气偷偷抬眼瞅讲台上的她,
从孟尝君择友观
作者:廖云新  来源:公关世界(上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择友  王安石  政治家  现代人  人才 
描述:孟尝君是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门下食客三千。至今民间还流传他倚仗“鸡鸣狗盗”之力逃出秦关的故事。事隔1300年后,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却指出,孟门三千客,为齐国强盛没做什么好事。若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没网罗真正的人才”。
打油诗鼻祖写诗
作者:李颜垒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打油诗  语言风格  王安石  俗语言  白居易  诗歌  杜甫  开创  文豪  新世界 
描述:大文豪王安石写诗的时候,常常苦于无处下笔,他说,"世间好语言,尽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尽被乐天道尽"。就是说,世界上好的语言都被杜甫说完了,而通俗的语言也被白居易写尽了,只要一提笔,便觉得自己的话都是多余。想要在此中寻求突破,标新立
由《牡丹亭》汤显祖的“至情”论
作者:张冰 张本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杜丽娘 
描述:作为“临川四梦”之翘楚,《牡丹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汤显祖“至情”的世界观。杜丽娘作为“至情”的化身,她对爱情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就是汤显祖对“情”的追求。本文尝试结合《牡丹亭》文本阐释汤显祖的“至情”论。
特殊孩子们汪瑶画展
作者:暂无 来源:海西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晨报讯(记者陈璐通讯员王文龙)昨日下午,在海沧文化中心一楼展厅,来自海沧锦里小学特殊教育复读班的特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了“烟雾女孩”汪瑶的个人画展。 参观过程中,面对汪瑶有些抽象写意的水彩作品,特教老师们用朴实简单的语言加上形象到位的动作,耐心地为特殊学生讲解着每幅画背后的故事。 参观完画
从《牡丹亭》汤显祖的女性意识
作者:顾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从人性的高度探寻女性的生存处境,又从女性的角度呼唤人性的解放。《牡丹亭》是其“至情”思想最光辉的结晶。本文试图探究其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对汤显祖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
从陆九渊临安求艺其教育观
作者:孔庚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临安求艺  教育观 
描述: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并称“朱陆”,是有名的“金溪三陆”之一.陆九渊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他的教育理想和教学手段也值得我们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