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只为风月情浓:《红楼梦》与戏曲的不解之缘
-
作者:郑梦初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西厢记 戏曲 昆曲 牡丹亭 寻梦 中国传统文化 杜丽娘 曹雪芹 审美意蕴
-
描述:系在了一起,成为了当前的一个文化热点。
-
爱之初体验
-
作者:江岸 来源:小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贾宝玉 心理体验 人生体验 感情 知音 精神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
-
描述:在感情上、精神上,贾宝玉的知音、知己唯有林黛玉;但唯独在分享性的隐秘时,却不可能是黛玉
-
愉悦地走近经典:评《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第三辑
-
作者:明晓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中国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丛书 经典 长生殿 爱情模式 当今社会 阅读时间
-
描述:印象中,关于国人阅读情况的调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见诸媒体,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不那么乐观。国人每年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较之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还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从阅读对象的选择来看,也以那些内容浅显、容易咀嚼的"快餐"为主,表现出一种短、平、快的阅读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越来越
-
“善感”与“细嚼”——从林黛玉赏曲谈起
-
作者:王涵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心理活动 林黛玉 听时 西厢记 回写 杜丽娘 现实世界 思想感情
-
描述: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
-
红楼演戏探幽
-
作者:韩进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府 宝钗 宝玉 牡丹亭 贾母 戏曲 黛玉 剧目 西厢记
-
描述:楼梦〉中戏曲剧目汇考》等。本文所探讨的是红楼演戏所蕴含的幽深而精微的意义及其在红楼结构中的作用,所以对诸家在考释中的歧义不拟辨证,仅以臆见(或臆断)阐明自己的观点而已。《红楼梦》所提及的戏曲剧目计三十一种。它们无疑是《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描写环境、刻画人物、叙述故事、表达主题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
从崔莺莺、杜丽娘到林黛玉
-
作者:黄进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崔莺莺 爱情文学 老夫人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理性 宝玉
-
描述:中国爱情文学杰作《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不仅在当时,至今仍激动着无数读者。历代的研究、评论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了。然而作品所反映的爱情以及它们反封建的社会意义、美学价值究竟
-
浅论中国戏曲的影响及改革
-
作者:陈果卿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剧团 现代戏 剧本 三笑 牡丹亭 优秀作品 窦娥冤 姻缘 西厢记
-
描述:一、戏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中国戏曲是古代文化的结晶,迄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究其原因,除具有人民性与政治性之外还有更重要原因,那就是:产生过《窦娥冤》、《赵氏孤儿》这样的“世界性大悲剧”。我们的古典戏曲,如
-
八咏车城
-
作者:周贤鹏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龙电站 西厢记 流水线 紫竹林 牡丹亭 牛头山 十堰市 水跃 高坝 舞草
-
描述:八咏车城
-
《红楼梦》中“新编怀古诗”意义何在?
-
作者:刘操南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怀古诗 梅花 西厢记 牡丹亭 录鬼簿 绝句 新编 赤壁怀古
-
描述:《蒲东寺怀古》是骰子(周春);有的猜测《梅花观怀古》是纨扇(王希廉).有的说:“十首绝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
-
鉴赏的主体性与阅读期待
-
作者:张杰 来源:探索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期待 作品 西厢记 红楼梦 林黛玉 审美意识 牡丹亭 重新建构 艺术修养 宝玉
-
描述:走,黛玉“闷闷的,正欲回房”,却听到梨香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