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铿锵玫瑰绽放工大——记我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刘绍洋
-
作者:暂无 来源:辽宁工业大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绍洋,我校2011~2012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曾任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英语093班学生。她凭借自信的力量、顽强的毅力奋勇向前,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展现着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她如铿锵玫瑰般炫
-
为了生命“续约”——记湘雅二医院驻龙山县科技特派员刘绍坤博士
-
作者:段涵敏 来源:湖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段涵敏
40岁的向某从高约30米的山头摔下来,经过刘绍坤博士及其团队22天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搏斗,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如今已能自如下地走路。
在湘西北边陲山区的龙山县,刘博士多次成功抢救危急重病例,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不胫而走,在土家苗寨传为佳话。
刘绍坤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内科
-
铿锵玫瑰 焦化奇葩——记峰煤焦化公司甲醇二车间主任、共产党
-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工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谦,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峰煤焦化公司唯一的一位女工程师。曾先后担任甲醇一车间、二车间主任,全面负责公司甲醇工艺生产工作。由于工作细实严谨、专业技术过硬,在该公司二期甲醇车间建立时,王谦被公司领导一致认同为车间主任的不二人选,成为公司上下公认的“甲醇第一人”。
每天清晨不到5点起床,她总是先往车间
-
留守村小三十四年——记东兴区高桥镇圣林小学教师王相超
-
作者:暂无 来源:内江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34年是一个有限的数字,然而对于留守村小34年的乡村教师王相超来说,却是无限的。在几十年里,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那些乡村孩子。王相超用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对教师这个职业做了最好的诠释。
◇本报记者 黄成江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东兴区高桥镇圣林小学。
一个操场,几间
-
铁色百合绽津门——记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二公司技术副总工程师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铁道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英茹在施工现场检查钢筋质量。朱洪山 摄
邓昆伦 王立武
在男儿驰骋的建筑业,她巾帼不让须眉,从测量工到技术负责人再到项目总工程师,用一生最美的青春年华书写了一段传奇。
在工程面临困境时,她挺身而出,同时担任4个标段的总工程师,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天津地铁最难啃的 “硬骨头”
-
姬富顺的家乡情中卫日报社民风建设青年志愿者宣传采访小分队记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卫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日,记者走进沙坡头区东园镇八字渠村,眼前一排排整齐的乡村农屋,一条条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一棵棵绿意盎然的小树……一幅秀丽的乡村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灯光球场上老人聊天、儿童随意玩乐,其乐融融。文化大院里,民风建设宣传墙上新绘的道德图、诚信图、孝廉图等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村民,村民的思想观、道德观在潜移默
-
“社区鸡毛蒜皮的事都需要我”——记省劳模、铜川市王益区红旗
-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工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俺家那土坯房坏了一半,实在没钱租好房子,能帮着找个物美价廉的不?”“这失业保险手续到底是啥?”“这装修声音能小一些吗?”……5月29日早上8点半,李秋莲的一天在一堆问题中展开。由于肾病复发,李秋莲走路总是弯着腰,脸色暗沉,可是一看见寻求帮助的居民,她便绽开笑颜,一会儿用河南话,一会儿普通话,接待不
-
大厅有个大忙人 ——记区行政服务大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先进
-
作者:张萍覃忠武 来源:宝安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吴炳武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
宝安区行政服务大厅的市场监管窗口总是很繁忙,每个月仅这个窗口的业务量,就占了全市所有行政服务大厅市场监管窗口业务量的40%以上,他们的忙碌可想而知,而吴炳武更是其中的一个大忙人。
“有问题,找吴科!”每当注册登记时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新来的工作人员不
-
为"猛士"烙上中国印的人:记我国著名汽车研发专家、猛士总设
-
作者:贺铮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汽车研发 总设计师 中国 黄松 专家 东风汽车公司 汽车工业
-
描述:黄松,“中国悍马”、“猛士”的缔造者,多年来为东风汽车公司和我国的汽车工业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了重大成就。
-
春播“桃李”三千圃 换来红枣香满园:记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作者:孙继文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 红枣 陕西省 陕北 遗传学 重点实验室 春播 桃李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描述:"佳县有红枣,寰中享大名。秋来群山醉,甜透塞上风。枣林满沟岔,繁枝耀丹星。家家携篮出,树树玛瑙红。长竿随风舞,笑语伴歌声……"一首陕北民谣唱活了一幅红枣农家乐图景。陕北自古出红枣,伴随着科技教育的日益进步,这一地区的红枣产业蒸蒸日上,其中包含有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