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639)
报纸
(905)
学位论文
(537)
图书
(133)
会议论文
(1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31)
地方风物
(1146)
宗教集要
(143)
地方文献
(143)
非遗保护
(36)
才乡教育
(18)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4
(594)
2013
(250)
2012
(311)
2011
(281)
2001
(55)
2000
(35)
1999
(59)
1994
(40)
1993
(30)
1992
(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
(718)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0)
矿床地质
(9)
华东铀矿地质
(7)
科技信息
(6)
地质出版社
(4)
地质与勘探
(4)
广东化工
(1)
科技广场
(1)
科学时代
(1)
相关搜索词
成矿时代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地质
岩石矿物学
同位素
三维地质
PEE示踪
分馏作用
孟赛尔变换
成分分析
成矿流体演化
地球化学模拟
化学特征
地幔流体
富铁矿
山南矿区
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学
垂向分带
侵蚀深度
成矿规律
成矿流体
判别分析
地球化学特征
控矿构造
ASTER
地学信息
大地热流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相山铀矿田的稀土地球化学研究】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石
田
梅岩与陆象山思想比较
研究
作者:
韩立红
来源:
天津人民出版社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陆九渊
哲学思想
研究
石
田
梅岩
哲学思想
研究
描述:
石
田
梅岩与陆象山思想比较
研究
从陆象山到刘蕺
山
作者:
牟宗三
来源: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理学
理学
研究
研究
描述:
从陆象山到刘蕺
山
陆象山教育学说
作者:
余家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陆九渊
1139
1193
教育思想
研究
描述:
陆象山教育学说
石
田
梅岩与陆象山的学问观与方法论比较
作者:
韩立红
来源:
日本研究论集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法论
方法论
学问观
学问观
石
田
梅岩
石
田
梅岩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陆象山
陆象山
世界本体论
世界本体论
本心
本心
心性论
心性论
道德实践方法
道德实践方法
圣人
圣人
描述:
陆象山的思想比较
研究
的价值和意义,笔者曾在《石
田
梅岩与陆象
李觏思想
研究
作者:
李
思想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李觏思想
研究
【陆象山
研究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象山
研究
】
朱熹哲学
研究
进路
作者:
杜保瑞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宋明儒学
理气
格物致知
心统性情
程颐
陆象山
牟宗三
Chu
Xi
Confucianism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Mean
Mencius
描述:
朱熹哲学
研究
进路
应当重视陆象山
研究
(代序)
作者:
李国强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历史唯物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封建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
研究
历史
心学
描述:
应当重视陆象山
研究
(代序)
陆象山
研究
三题
作者:
李华青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学
育人
育人
正直务实
正直务实
描述:
论述了一位构建“心学”大厦的先哲、一位作育人才的大师、一位正直务实的官员三个问题,从不同侧面对陆象山进行了
研究
。
陈白沙“为学”思想
研究
作者:
叶蓬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为学
陈白沙
王阳明
湛若水
心学
哲学家
陆象山
探究
思维方法
手段
描述:
人”。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握陈白沙哲学精神的实质。这一点乃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陈白沙学术精神的核心所在。蔡元培先生说:“我国伦理学者,多实践家,尤当观其行事。”①这入木三分地抓住了包括陈白沙在内的儒者学和行、学术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特点。正是在学术和做人一体的“为学”活动中,陈白沙通过自身对世界、人生的本性、规律的个体性的独特体验,展示了儒家为学的共同哲学意境。以“为学”为哲学活动中心是自孔子以来的儒学传统。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②对此苟子的解释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③程颐进一步解释:“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④这道出儒家学术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实实在在有得于己,在于充实和培养自己人生路途中待人接物、守分尽责的高尚道德人格。滋养此道德人...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