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68)
会议论文
(8)
学位论文
(7)
报纸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5)
地方文献
(12)
地方风物
(8)
非遗保护
(6)
才乡教育
(4)
宗教集要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1)
2013
(18)
2012
(20)
2011
(13)
2008
(10)
2006
(7)
2005
(5)
2004
(7)
1993
(3)
1992
(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4)
小学教学研究
(2)
甘肃教育
(1)
名作欣赏
(1)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1)
高中生之友
(1)
中学课程资源
(1)
课外语文(初中)
(1)
课程教育研究
(1)
凯里学院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乐钧
前兆
基本知识
东风
人格魅力
中国外交
例谈
探究
汤显祖
普遍真理
“东海西海
内部公共关系
本心
加深阶段
唐诗宋词
体式
人格
哲学家
书本知识
中国
内容
情缘
影响因素
俄国形式主义
换水
建昌帮四制法
创造性机制
社会性发展
王阳明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方法探究】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陈白沙“为学”思想研究
作者:
叶蓬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为学
陈白沙
王阳明
湛若水
心学
哲学家
陆象山
探究
思维
方法
手段
描述:
人”。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握陈白沙哲学精神的实质。这一点乃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陈白沙学术精神的核心所在。蔡元培先生说:“我国伦理学者,多实践家,尤当观其行事。”①这入木三分地抓住了包括陈白沙在内的儒者学和行、学术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特点。正是在学术和做人一体的“为学”活动中,陈白沙通过自身对世界、人生的本性、规律的个体性的独特体验,展示了儒家为学的共同哲学意境。以“为学”为哲学活动中心是自孔子以来的儒学传统。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②对此苟子的解释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③程颐进一步解释:“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④这道出儒家学术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实实在在有得于己,在于充实和培养自己人生路途中待人接物、守分尽责的高尚道德人格。滋养此道德人...
论陆象山心学之
方法
作者:
黄信二
来源:
鹅湖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心即理
中国哲学方法论
创造性机制
描述:
论陆象山心学之
方法
陆象山教育思想之为学目的 态度和
方法
初探
作者:
方兰欣
来源: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教育
教育
辨志
辨志
戒慎虚敬
戒慎虚敬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描述:
本文试图探析陆象山教育思想的精华,系统论述其尽人道、做大人的为学目的,戒慎虚敬、求真求实的为学态度,以及主体性学习方法论。重点在于阐述其"亦须还我堂堂正正地做个大人"的道德教育思想和读书学习方法,并论述陆象山关于学习"本末"的问题。
明体达用:评象山心性论对其读书
方法
之影响
作者:
黄信二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读书
方法
心即理
本心
心性论
描述:
明体达用:评象山心性论对其读书
方法
之影响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