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064)
学位论文
(67)
图书
(31)
会议论文
(24)
报纸
(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34)
才乡教育
(45)
地方文献
(21)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24)
2010
(56)
2008
(42)
2007
(52)
2005
(38)
2004
(30)
2003
(37)
2000
(27)
1999
(60)
1988
(30)
按来源分组
其它
(97)
江西社会科学
(27)
孔子研究
(1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
周易研究
(6)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1)
理论导刊
(1)
文艺理论家
(1)
相关搜索词
风格
陆九渊
易学
体用
六经注我
江西省
本心
真理
圣贤
周易
《孟子》
心学
理论形态
天人同一
哲学体系
“格物”
主体异化
孙奇逢
南宋
变革
易简工夫
发明本心
一分为二
义利之辨
哲学
去功利化
九卦之序
照眼
儒家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简论陆九渊的“心学”及其诗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45
条
论南宋
心学
领袖陸象山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
陳忻
来源:
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思想
文化研究
象山先生
南宋
朱熹
士大夫
宋代
领袖
陛下
宋史
描述:
荆门军则是其"裕民"思想的具体实践。本文就是以这两个事件为中心,把陆象山摆放在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下,能过考察其政治思想和实践来探究其人格精神。
陆、王
心学
一系对易理的诠释
作者:
邓秀梅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杨简
王阳明
王畿
儒家易学
儒家
心学
心即理
心即易
描述:
陆、王
心学
一系对易理的诠释
陆象山「
心学
」的义理与王阳明对象山之学的了解
作者:
杨祖汉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象山「
心学
」的义理与王阳明对象山之学的了解
陆象山「心即理」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作者:
黄甲渊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
理
良知
良能
心生物
心生理
描述:
陆象山「心即理」哲学与其「易简工夫」论
论陆象山
心学
中的道德自律思想——兼论象山
心学
对当代公民道德
作者:
廖以厚
张发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象山
心学
象山
心学
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
描述:
象山
心学
中蕴含有丰富的道德自律思想,这是对儒家学说中道德自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象山的道德自律思想对当今的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陆象山
心学
美学工夫论:成己工夫与成物工夫
作者:
王煦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美学工夫论
心学
美学工夫论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
审美实践
审美实践
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
描述:
本心体验,也是一种躬行实践,又是一种境界化育,最终引向"成己成物"、圆成审美理想境界。
编后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成人教育思想
哲学思考
太极辩论
现代新儒家
历史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编辑加工
研究会
描述:
编后语
应当重视陆象山研究(代序)
作者:
李国强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历史唯物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封建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
研究历史
心学
描述:
应当重视陆象山研究(代序)
陈白沙“为学”思想研究
作者:
叶蓬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为学
陈白沙
王阳明
湛若水
心学
哲学家
陆象山
探究
思维方法
手段
描述:
人”。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握陈白沙哲学精神的实质。这一点乃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陈白沙学术精神的核心所在。蔡元培先生说:“我国伦理学者,多实践家,尤当观其行事。”①这入木三分地抓住了包括陈白沙在内的儒者学和行、学术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特点。正是在学术和做人一体的“为学”活动中,陈白沙通过自身对世界、人生的本性、规律的个体性的独特体验,展示了儒家为学的共同哲学意境。以“为学”为哲学活动中心是自孔子以来的儒学传统。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②对此苟子的解释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③程颐进一步解释:“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④这道出儒家学术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实实在在有得于己,在于充实和培养自己人生路途中待人接物、守分尽责的高尚道德人格。滋养此道德人...
朱熹、陆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曾春海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学规
陆象山
槐堂书院
象山书院
心学
理学
人文教养
义利之辨
描述:
朱熹、陆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