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600)
报纸
(2004)
学位论文
(550)
图书
(138)
会议论文
(8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928)
地方文献
(158)
地方风物
(131)
非遗保护
(87)
才乡教育
(29)
宗教集要
(21)
文化溯源
(13)
红色文化
(10)
按年份分组
2012
(680)
2011
(701)
2008
(276)
2006
(201)
2004
(119)
2002
(145)
1999
(77)
1990
(53)
1987
(48)
1984
(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676)
宋代文化研究
(65)
抚州师专学报
(49)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12)
河北学刊
(1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现代法学杂志
(3)
经济学家
(2)
钟山
(1)
相关搜索词
经济思想
李觏
音乐史
经世致用
大儒
启示
财用
名物
唐初
大隆
多元结构
可耕
吕祖谦
研究
国际金融
《礼论》
变法
古文字研究
南宋
史学史
周礼学
士大夫
临川
礼记
“复古主义”
饮食
陆九渊
佛教观
周礼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李覯经济思想再研究〔宋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应当重视陆象山
研究
(代序)
作者:
李国强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历史唯物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封建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
研究
历史
心学
描述:
应当重视陆象山
研究
(代序)
陆象山
研究
三题
作者:
李华青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心学
育人
育人
正直务实
正直务实
描述:
论述了一位构建“心学”大厦的先哲、一位作育人才的大师、一位正直务实的官员三个问题,从不同侧面对陆象山进行了
研究
。
陈白沙“为学”思想
研究
作者:
叶蓬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为学
陈白沙
王阳明
湛若水
心学
哲学家
陆象山
探究
思维方法
手段
描述:
人”。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握陈白沙哲学精神的实质。这一点乃是从伦理学角度理解陈白沙学术精神的核心所在。蔡元培先生说:“我国伦理学者,多实践家,尤当观其行事。”①这入木三分地抓住了包括陈白沙在内的儒者学和行、学术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特点。正是在学术和做人一体的“为学”活动中,陈白沙通过自身对世界、人生的本性、规律的个体性的独特体验,展示了儒家为学的共同哲学意境。以“为学”为哲学活动中心是自孔子以来的儒学传统。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②对此苟子的解释是:“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③程颐进一步解释:“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④这道出儒家学术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实实在在有得于己,在于充实和培养自己人生路途中待人接物、守分尽责的高尚道德人格。滋养此道德人...
陆象山教育思想之
研究
作者:
王柏寿
来源:
国民教育研究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哲学
教育思想
描述:
则就象山的教育思想加以评价,提出六 点价值及欧示,以作为教师精神修养的参考。
陆象山知识学
研究
作者:
庄庆信
来源:
哲学论集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象山知识学
研究
李
翱思想批判
作者:
杨荣国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
翱
感性与理性
中庸
思想影响
人之道
圣人之性
陆象山
宋儒
唯心
思想体系
描述:
也”。又韩愈曾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而
李
翱亦这样说“: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悦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可见他两人不仅关系很深,而且韩愈给予
李
觏人才论探微
作者:
王菊梅
宋秀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李
觏
人才论
描述:
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
李
觏從現實之弊出發,看到了人才問題的重要性。認為擇賢任能關係到國家的興亡、社會的安定、人民的禍福;提出要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興學設教培養人才,採取正確的方法選拔人才;同時還分析
陆象山教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
研究
作者:
顾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并无二致。陆象山对其本体论的论述基本
陆象山教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
研究
作者:
顾春
来源:
教育史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陆象山教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
研究
朱熹哲學
研究
進路
作者:
杜保瑞
来源:
哲學與文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宋明儒學
理氣
格物致知
心統性情
程頤
陸象山
牟宗三
描述:
典詮釋的進路談朱熹學
思
的鋼要、從基本哲學問題的
研究
進路談朱熹學
思
的綱要、當代朱熹學
研究
專著的
研究
進路探析、當代朱熹學
研究
的爭議問題解析」等等,透過這些
研究
進路的澄清,使朱熹哲學的眾多面貌得以互涉關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