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59)
报纸
(86)
学位论文
(32)
会议论文
(18)
图书
(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9)
才乡教育
(137)
地方文献
(6)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
(32)
2011
(35)
2009
(43)
2008
(18)
2007
(17)
2006
(13)
2004
(19)
2000
(15)
1987
(10)
1984
(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2)
哲学论集
(4)
宋代文化研究
(3)
兰台世界(下旬)
(2)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世纪桥·理论版
(1)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清史研究
(1)
法制与社会
(1)
相关搜索词
宋史
儒家
王学统
现代价值
变革
吕惠卿
王安石
交游
唯心主义理学
范仲淹
农田水利
天理
知识分子
礼乐
王安石变法
地主阶级
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董仲舒
咏史诗
倡导
积极影响
士大夫
儒学
苏轼
人生
白居易
圣人之道
南宋理学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陆象山的政治思想与实践】搜索到相关结果
137
条
稼轩词之
实践
理性阐释
作者:
李欣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稼轩词
性情学养
康德
实践
理性
道德律令
柏拉图
陆
象山
朱子
描述:
吾国学者颇能注意稼轩词之道德伦理方面的价值 ,可以增益其文学之审美价值 ,但未能加以解析。本文试图引用康德之理论 ,对此问题予以阐释。康德视人之道德意识为
实践
理性 ,本文先释解康德《
实践
理性批判
陆
、王心学一系对易理的诠释
作者:
邓秀梅
来源:
鹅湖学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杨简
王阳明
王畿
儒家易学
儒家心学
心即理
心即易
描述:
陆
、王心学一系对易理的诠释
明体达用:评
象山
心性论对其读书方法之影响
作者:
黄信二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象山
读书方法
心即理
本心
心性论
描述:
明体达用:评
象山
心性论对其读书方法之影响
陈文蔚、徐元杰和会朱
陆
的倾向
作者:
王伟民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会朱
陆
朱子
格物穷理
约礼
陆
象山
象山
先生
陆
学
发明本心
为己之学
尊德性与道问学
描述:
陈文蔚、徐元杰和会朱
陆
的倾向王伟民宋代儒学的发展,出现了朱
陆
学术的分流。这充分暴露出了儒学本身所隐含的矛盾。如:心与理、做人与做圣人、博文与约礼、成己与成物、格物与诚意等矛盾。这些矛盾的双方初看起来
真理与意识:从佛性论争到朱
陆
异同的二种哲学类型
作者:
林镇国
来源: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心
佛性
唯识
如来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
象山
现象学
描述:
来说,奘传唯识学(慧沼)和程朱理学主张心理二分,而如来藏思想(法宝)和
陆
王心学则主张心即理,彼此之间既有历史的连续性,也显示出哲学类型的普遍性。本文结论时,将试图从现象学的视角,特别是从胡赛尔到海德格
对唐君毅谈朱
陆
异同源流之反思
作者:
杜保瑞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君毅
朱熹
陆
象山
二程
朱
陆
之争
工夫论
描述:
君毅意旨细腻,分解绵密,虽过多翻折推说,却实为正本清源之举,一扫前人之窠臼弊端。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
陆
子《白鹿洞书
作者:
郑晓江
来源:
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与
陆
象山
教育理念与制度
反思与启迪
描述:
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
陆
象山
《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