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39)
期刊文章(81)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05)
地方风物 (22)
地方文献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68)
2013(142)
2012(66)
2011(109)
2010(145)
2009(113)
2008(130)
2004(12)
2003(8)
2001(1)
按来源分组
铜川日报(771)
陕西日报(107)
梁园(9)
云南日报(8)
吉林日报(2)
安徽日报农村版(1)
课程·教材·教法(1)
西江日报(1)
福建日报(1)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
长石中G.P.的发现和确认
作者:温峻 罗谷风 张富生 赵明 张庶元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G.P.  长石  相山 
描述:组成上,此细小沉淀物的Na含量高于透长石主晶而低于钠长石叶片.根据以上特征,足以确认这些细小的碟形沉淀物小片乃是长石中的一种新的准稳定 G.P..
地理实验教学总结报告
作者:朱章宝 徐有成 纪新勇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验  教学总结  地理教学  教学效益  马头山  思维模式  普通中学  参与意识  地理教师  中学地理 
描述:地理实验教学总结报告浙江丽水中学朱章宝,徐有成,纪新勇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有效地落实双重任务。主要是在办学机制的运行中出现了毕业生人数与大学招生人数悬殊比例的尖锐
相山区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启动
作者:高小莹 卢珊珊  来源:淮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开始,至明年1月底结束。并确定了2011年12月16日为、镇两级人大代表的共同选举日。 该区分4个
江西省新设两个整装勘查
作者:暂无 来源: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  勘查  国土资源厅  专家评审  相山地区  多金属矿  地矿局 
描述:江西省新设两个整装勘查
清远马头山红层沟谷发育演变研究
作者:谢辰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清远马头山红层沟谷发育演变研究
江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系分析
作者:彭龙慧 杨明旭 桂爱礼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  马头山  昆虫  昆虫     
描述:2001年5~7月对江西资溪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3000余号,鉴定种类582种,对其中415种标本进行系分析.结果表明,马头山昆虫种类与世界七大昆虫都有不同程度
江西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系基本特征
作者:姚振生 郝昕 刘信中 赖学文 曹岚 张寿文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江西  马头山  马头山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  资源  资源      特征  特征 
描述:地貌大致具有盆岭相间,棋盘格状展布之格局。大多为燕山期花岗岩,土壤为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和山地黄壤,以及小范围的山地草甸土。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Ⅳ. 与主要几个系的
作者:刘仁林 杨光耀 裘利洪 施建敏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系比较  系比较  总结  总结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 
描述:在前面已经分别对本区系的科、属、种系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学的方法对几个主要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研究,以明晰本区系持位与其他系的关系,从而使我们对本区系的特征有更加清楚的了解.此外,在此基础之上
相山及其邻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
作者:徐海江 单林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山盆地  次火山岩  相山  玉华山  岩性特征  熔岩  火山喷发作用  火山碎屑岩  成因探讨  岩石 
描述:来说,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有火口湖碎屑熔岩、岩流碎屑岩和岩颈碎屑熔岩。由于碎屑在熔岩湖所特有的对流条件下,碎屑降落到泡沫融熔状的熔岩中,被熔岩胶结,在火山湖中则形成火山湖碎屑熔岩。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Ⅰ.科的系分析
作者:刘仁林 裘利洪 施建敏 揭正平 李彦连 LIU Ren Lin QIU Li hong SHI Jian min JIE Zhen ping LI Yian lian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的植物区系  科的植物区系  种子  种子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描述:种,隶属于174科668属.通过研究分析该区科的系,结果表明:本区科的系是热带性科占总科数的49.4%,具有稍强的热带成分;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与古南大陆的古植物区系联系密切,但仍然是起源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