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01)
学位论文(534)
报纸(160)
图书(130)
会议论文(6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13)
地方文献 (145)
地方风物 (126)
非遗保护 (34)
才乡教育 (25)
文化溯源 (18)
宗教集要 (14)
红色文化 (14)
按年份分组
2014(185)
2013(123)
2009(140)
2008(121)
2007(122)
2006(99)
2003(59)
2002(51)
2001(54)
1988(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637)
上海人民出版社(4)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外语与外语教学(3)
中国博物馆通讯(2)
文汇报(2)
山东文艺出版社(1)
中国美术馆(1)
江淮(1)
河北大学出版社(1)
水—岩相互作用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以相山铀矿田为例
作者:邵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岩作用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溶液来源  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  外生地  下水“湍流”运动  铀成矿  成矿模式  相山铀矿田 
描述:成矿过程的有机整体中常以“聚”为主要研究对象,缺乏系统性演化和动力学过程研究,在许多问题上得出了众说纷纭的、唯分析测试数据及唯空间定位等的唯象层次的认识。 本文选择中国目前最大、最富
江西省马头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攀缘植物研究 原文下载 原文前1
作者:李彦连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攀缘植物  区系分析  垂直绿化  园林用途  药用价值 
描述:初步确认该区共有攀缘植物40科92属222种(包括种下等级)。根据对马头山攀缘植物区系分析的结果,指出本区攀缘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种类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复杂;(2)区系中热带性地理成分
相山矿田居隆庵铀矿床蚀变研究
作者:张玉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相山矿田  居隆庵铀矿床  微脉浸染型铀矿床  蚀变分带  交代作用 
描述:矿评价和深部找盲提供依据。论文在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居隆庵铀矿床的流体作用及蚀变分带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阐明了蚀变围岩的矿物群组成变化及元素的变化规律,取得了一系列
相山矿田西部铀钍矿床的成矿机理研究
作者:孟艳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钍的存在形式  钍的成矿温度  Th–Pb年龄  钍成矿机理  相山西部铀钍混合矿床 
描述:的差异性,进而探讨热流体在钍矿化过程中的演化过程及钍成矿机理。通过相山矿田西部铀钍混合矿床的蚀变岩石的研究工作,查明了该地区矿化蚀变的特征:碱交代期发育碳酸盐化、钠长石化,是早期单铀型矿化蚀变;灰绿色
相山矿田热液水云母化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作者:温志坚 杜乐天 刘正义  来源:矿床地质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相山铀矿田  水云母化  水云母化  伊利石  伊利石  蒙皂石混层矿物  蒙皂石混层矿物  铀成矿作用  铀成矿作用 
描述:释了相山矿田以群脉型矿床为主的特征 ;蚀变岩石中高蒙皂石含量的粘土矿物为后期形成富大铀矿起了富集 U的作用。
相山铀矿田成矿水热系统古水文地质研究
作者:刘金辉 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周文斌  来源:矿产与地质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热系统  水热系统  古水文地质  古水文地质  古气候  古气候  铀矿田  铀矿田  相山  相山  江西  江西 
描述:在补给区渗入地下,经深循环加温和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富铀成矿热液在古水热系统排泄区(减压区)沉淀富集成矿。
石英热释光的标型意义--相山铀矿床的研究实例
作者:王湘云 章邦桐  来源:矿床地质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热释光  热释光  叠加复合  叠加复合  热事件  热事件  找矿标志  找矿标志  相山铀矿床  相山铀矿床 
描述:;矿石和近矿围岩中石英热释光辉光曲线都是双峰,且都是中温峰的相对强度比高温峰的相对强度高。这些差异可作为该矿床的找矿标志。在石英热释光辉光曲线上,任一特定峰温对相邻峰形存在一个叠加复合区间,其范围为特定峰温20℃左右。自岩浆冷却以后,该地区至少经历了五次大的热事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50℃、288℃、310℃、335℃、350℃,表明该矿床是多次热事件叠加的结果。
桐庐和相山两类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长石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小明 赵连泽 陆建军 刘昌实 王德滋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熔型  同熔型  陆壳重熔型  陆壳重熔型  酸性火山  酸性火山  侵入杂岩  侵入杂岩  斜长石  斜长石  碱性长石  碱性长石 
描述:而边缘主要为更长石,另一种为环带构造不发育的斜长石,其成分变化较小,主要为中长石;而两种碱性长石中一种为无色透明的透长石,其内部均匀分布有规则的出溶微结构,另一种为微红色的正长石,基本上看不到出溶结构,这两种碱性长石结构不同但成分基本相似。笔者认为桐庐杂岩体中存在的两种斜长石及两种碱性长石反映了岩浆的不平衡结晶作用,这种不平衡主要是岩浆上升过程中带状岩浆房的扰动引起的;而相山杂岩体中的长石反映了一种近平衡结晶的岩浆环境
相山铀矿田水岩氢、氧同位素交换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文斌 饶冰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验地球化学  实验地球化学      岩相互作用  岩相互作用  同位素交换反应  同位素交换反应  相山铀矿田  相山铀矿田 
描述:)O值升高,即发生“氧-18飘移”。热水溶液的δD值相对稳定,但与含有较多含氢矿物(云母等)的岩石作用时,δD值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本实验同时也证明相山铀矿田成矿热水溶液的水源可能主要为大气降水。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
作者:范洪海 王德滋 沈渭洲 刘昌实 汪相 凌洪飞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锆石U  锆石U  Pbk定年  Pbk定年  伸展作用  伸展作用  裂解作用  裂解作用  火山  火山  侵入杂岩  侵入杂岩  中基性脉岩  中基性脉岩  江西相山  江西相山 
描述:岩及煌斑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5士2.0 Ma及125.1±3.1 Ma,从而揭示相山地区的伸展、裂解作用从早白垩世就开始了,明显早于浙、闽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