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26)
报纸(696)
会议论文(13)
学位论文(10)
图书(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20)
地方风物 (27)
地方文献 (4)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56)
2011(189)
2008(96)
2006(61)
1988(12)
1986(13)
1985(26)
1982(9)
1980(3)
1975(1)
按来源分组
湖北农机化(10)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4)
现代农业装备(4)
农家顾问(4)
武汉轻工科技(3)
电子技术应用(1)
山野(1)
金融队伍建设(1)
沈阳出版社(1)
仪器与未来(1)
芭蕾舞剧《牡丹亭》打另类
作者:暂无 来源:京华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许青红)中央芭蕾舞团昨天举行芭蕾舞剧《牡丹亭》的媒体见面会,导演李六乙和作曲郭文景都表示,另类将是《牡丹亭》的最大特色,尤其是颠覆了地狱的狰狞、恐怖,表达了人性的一面。据中央芭蕾舞团团长介绍,芭蕾舞剧《牡丹亭》通过西方芭蕾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和挖掘东方女性的内心世界。作曲郭文景表示
初试牛刀 第一张:精华版《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昆剧院由事业转制成企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企业昆剧院。“不惑”之年的表演艺术家柯军,被任命为新生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 上任第一天,当柯军翻开昆剧院账本时,不禁惊出
“画中人”故事探析
作者:臧卢璐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类型  画中人  牡丹亭 
描述:"画中人"是我国古代民间故事中一个有趣的故事类型,讲述被绘在画中的女子竟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走出画像,与凡间的男子喜结连理,表达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探讨《牡丹亭》里的画中人,以及汉族和壮族的故事异文,可以看出,该故事类型的形成受到佛教的影响,还与古人的灵魂观念和巫术思维有关。
“还魂”几多,《牡丹》独秀:明清“还魂”戏剧比较
作者:徐宏图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还魂  明清时期  戏剧比较 
描述:明清两代,以"还魂"为主要情节,取名《还魂记》的同类型剧作不少,虽各有千秋,却均不出汤显祖《牡丹亭》其右。无论从思想之深刻、曲文之典雅、人物之塑造加以比较,《牡丹亭》均高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