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810)
期刊文章(6179)
会议论文(115)
学位论文(77)
图书(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681)
地方文献 (383)
地方风物 (75)
非遗保护 (30)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10)
才乡教育 (9)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5755)
2013(475)
2011(740)
2009(423)
2008(435)
2007(349)
2006(294)
2005(266)
1999(159)
1989(111)
按来源分组
长江日报(18)
燕赵晚报(8)
民主(6)
太原日报(6)
石家庄日报(4)
中华魂(3)
IT时代周刊(2)
中国体育(2)
中国商界·上半月(1)
新领军决策参考(1)
王锡爵与《牡丹亭》:一位明朝官员的戏曲梦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科学探险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  明朝  戏曲  官员    回肠 
描述:一曲“牡丹亭”.写出了明朝生死爱情的绝唱和士大夫的风雅追求。当首辅王锡爵让家班上演“水磨调”版的《牡丹亭》后.这一昆曲的经典曲目便从苏州流传开来.成为大江南北的宠儿,历久弥香。当我们回到400年前
解读《牡丹亭》女性主体的觉醒意识
作者:胡广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觉醒意识  女主人公  爱情  女性形象  梦境  大家闺秀  性格  人性解放 
描述:价。《牡丹亭》虽然以文词典丽著称,但是文中杜丽娘
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春秋意识
作者:李奉戬 刘玉新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文学  中国古代  性禁忌  季节背景  《牡丹亭》  《红楼梦》  爱情故事  《娇红记》  爱情剧  《西厢记》 
描述: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春秋意识李奉戬,刘玉新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曾指出中国古代诗歌存在着偏重春秋两季的事实。①其实,仅在中国古代诗歌如此,在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特别是爱情文学,春、秋二季也是常用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意识
作者:赵亚明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审美  审美 
描述:《牡丹亭》作为戏曲史上的一部代表作,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其中,悲剧意识是该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杜丽娘的日常生活,在她为情而死以及为情而生方面,都体现了作品的悲剧之美。同时,悲剧意识也有很深
腐儒腐——谈《牡丹亭》的陈最良
作者:胡冠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  人物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陈最良是汤显祖在《牡丹亭》创造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是“情”与“理”的集合体。陈最良在塑造人物、发展情节、表现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情”必然会战胜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理”的主题等方面 ,都起了
女性意识觉醒之比照分析:《西厢记》与《牡丹亭》女性意识解读
作者:杜萱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杜丽娘  红娘  春香  女性觉醒意识 
描述:发点,解读两部作品中体现出的女性觉醒意识的异同,以此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蕴含的深意。
《牡丹亭》女性意识再思考
作者:宁丽诗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意识  男权话语 
描述:之下。
简论林黛玉的近代人性意识
作者:黄以思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人性意识  爱情  宝玉  悲剧  《牡丹亭》  “人”  近代意识  颂圣  元妃 
描述:忡忡,对耽误美好青春莫名愤懑。她认为人应该有生存和受到尊重的权利。所以她任性任情,满于自己的地
《红楼梦》的庭园结构与文化意识
作者:张世君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庭园建筑  大观园  文化意识  农业文化  家族文化  中国古典小说  园林艺术  《牡丹亭》  封建礼教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研究它的结构艺术和文化意识,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小说的民族形式和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家庭生活的作品,它的叙事结构与它所反映的庭园主活相一致
《<邯郸记>的喜剧意识》读后
作者:汪志勇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邯郸记>的喜剧意识》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