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作者:杨秋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形态  戏剧形态 
描述:文化包括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
不在梅边,也不在柳边
作者:许冬林  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不在梅边在柳边,《牡丹亭》里的句子,说的是姻缘。 《牡丹亭》十四出“写真”里有那么一节,杜丽娘给自己画好了画像,又自提了笔,在画边题了几句:“……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意思是,她自己
读中国戏文本的随想
作者:宁宗一  来源:津图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文本  中国戏曲  《牡丹亭》  鬼魂  传奇剧  《聊斋志异》  创作实践  戏曲艺术  文化 
描述:读中国戏文本的随想宁宗一在结束一重生命,人会进入怎样一种时空,进入怎样一种境界?对此,历来有天上、地下的传说,也因此有许许多多关于天上、地下的艺术品。鬼魂正是人类惊人想象力的创造。而且文化也成了
读《〈宋定伯捉〉两题》
作者:李延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具体意义  人物形象  同音同形词  《牡丹亭》  典型环境  社会环境  抽象意义  本质论  同一律  搜神记 
描述:读《〈宋定伯捉〉两题》贵州/李延明如何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读了贵刊今年第一期上宋桂奇同志的文章,觉得很有必要把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一是希望引起老师们重视,二是
说文学作品中的“”——兼评陈树荣的《姐》
作者:连枝 詹世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  艺术成就  唐人传奇  蒲松龄  文学作品  清代小说  牡丹亭  小说月报  主要原因 
描述:说明,以狐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简析中国古代“戏”的功能与结构
作者:徐心悦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  功能  结构  《东海黄公》  《窦娥冤》  《倩女离魂》  《牡丹亭》 
描述:展成熟。
幽冥人生——中外戏文化摭谈
作者:宁宗一  来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摭谈  文化意蕴  鬼魂  文化  《论衡》  民间文化  传奇剧 
描述:疑惑,这世界究竟有没有“”?有些什么样的“”?在遥远的中国古代哲学界和西方的先哲的笔下,对的理解就存在着种种分歧.即使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王充就推出《论衡》这样无神鬼论的巨著,但他并未能说服
《牡丹亭》舆《杜麗娘慕色還魂》“萝”“”情節分析
作者:谢旻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杜丽娘慕色还魂  杜丽娘慕色还魂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情節分析  情節分析 
描述:本文介绍汤显祖脍炙人口的戏剧《牡丹亭》,无疑是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所造成的风潮,可说是历久不衰。其中对於“情”的探讨,是《牡丹亭》最大的讨论主流。杜丽娘多情、反叛、梦病,继而殒命、还魂,汤显祖设计的这样横跨生死的凄美爱情,其“天地至情”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
多首
作者:戴盟  来源:茶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晶宫  牡丹亭  遂昌县  清心  迎春  演出  昆剧  黄龙  杭州  政府提供 
描述:多首
协诸友游牡丹亭(一首)
作者:杭州 卢典  来源:明湖诗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协诸友游牡丹亭(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