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7)
期刊文章(3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1)
红色文化 (5)
地方文献 (4)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6)
2013(5)
2011(13)
2010(3)
2009(3)
2007(5)
2006(4)
2005(6)
2004(4)
2002(2)
按来源分组
迪庆日报(2)
新闻晚报(1)
生活日报(1)
宝安日报(1)
昆明日报(1)
音乐天地(1)
国际人才交流(1)
深圳侨报(1)
云南日报(1)
创造(1)
青春版《牡丹亭》寻找昆曲复活之路
作者:薛庆元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南京大学  柳梦梅  传承危机  杜丽娘  白先勇  民国初年  《游园惊梦》  “传”字辈 
描述:文化觉醒:$$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 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 青。”古人爱看《牡丹亭》,如醉如痴,今 天的人同样如此。水袖一荡,诗意全出,当 柳梦梅踏着厚底靴缓缓走出无尽风流的 脚步时,当乐师借一管竹笛吹出如丝般的 绵绵情思时,白先勇醉了,所有在场
风华断续正乙祠:北京最老戏楼重生之路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兰芳  戏楼  湖广会馆  牡丹亭  京剧  北京市  传统文化  昆曲  管理者  老北京 
描述:在北京,正式营业的大小剧场超过25个。如果说在长安戏院、湖广会馆,你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过去;人艺则与1949年后的新中国相伴,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北京的成长;国家大剧院,它是中外艺术的汇集之地;有没有一个地方,将北京的过去与现在串联,以剧目来展示这个古老城市数百年来变化的样子
大众文化时代下《陈三五娘》的改编和发展之路:以青春版《牡丹
作者:古大勇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众文化时代  大众文化时代  《陈三五娘》  《陈三五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发展和创新  发展和创新  “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结构”  “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结构” 
描述: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无疑对《陈三五娘》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积极的参照启发意义。具体而言,《陈三五娘》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可能性的改编和创新。另外,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当戏曲剧种"外部生态结构"发生变化,戏曲剧种应该积极寻找对策,增加其自我适应、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精心塑造的“乔小青”:昆剧新秀胡娉的艺术之路
作者:薛年勤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杜丽娘  浙江省  文化部  表演艺术  冯梦龙  戏曲演员  女性形象 
描述:剧作品《乔小青》首次亮相就获得了优秀剧目奖(金奖),其主演——浙江昆剧团第五代的昆曲新秀、万字辈的昆剧优秀兰花胡娉,获得了优秀表演奖(金奖)。该剧根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