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70)
期刊文章(1434)
会议论文(10)
图书(10)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465)
地方文献 (42)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5)
红色文化 (3)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166)
2012(225)
2011(258)
2009(180)
2008(129)
2005(82)
2004(78)
2003(47)
2001(42)
1997(41)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海外版(7)
农家顾问(4)
安徽市场报(2)
世纪行(1)
广告导报(1)
理财杂志(1)
山野(1)
金融队伍建设(1)
热风(1)
沈阳出版社(1)
解读《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日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由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出演(左)。(资料图) “书立方”专家说剧 深圳商报记者 梁 瑛 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晶报联合推出的“书立方”主题活动本周四进入第三环节——专家说剧。11月25日晚,学者靳飞在关山月美术馆报告厅向深圳众多戏迷深度解读昆曲《牡丹亭
舞剧《牡丹亭》空中“魂”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的舞剧《牡丹亭》,昨天在中国剧院首演。 原本文采飞扬的元杂剧名著搬上舞剧舞台后,人们熟悉的优雅的昆曲唱腔音乐不见了,交响乐演奏的这部《牡丹亭》将柔美的爱情和人鬼恋的神奇发展到极致。杜丽娘因梦见柳梦梅而被虚幻的爱情缠绕郁郁寡欢而死并离魂时,舞
俞振传(续)
作者:唐葆祥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乐府  “传”字辈  苏州昆剧传习所  穆藕初  昆剧折子戏  《牡丹亭》  《长生殿》  《狮吼记》  《风筝误》  周信芳 
描述:俞振传(续)●唐葆祥八、创办“新乐府”苏州昆剧传习所原定学员学满五年毕业。自1924年他们第一次来沪实习演出后,声誉鹊起,被视作昆剧中兴之希望。1925—1926年,这是传习所结业前的最后二年
《振曲谱》传艺林
作者:华特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长生殿  京剧院  玉簪  舞台  曲谱  装帧设计  牡丹亭  临川四梦  生活经验 
描述:,对昆曲渊源,声腔体系,
青春版《牡丹亭》配乐署名权“音”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赵世猛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数百年来广受戏剧爱好者的欢迎。为了让这部传统的戏剧名作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自称为“昆曲义工”的著名作家白先勇从2003年开始以总制作人的身份,会同主创团队在原有《牡丹亭》的基础上编排了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此后这部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20
读名著 品爱情 四方
作者:雨蔚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故事  西厢记  桃花扇  长生殿  杨贵妃  古典戏剧  李香君  名著  崔莺莺 
描述:间的那份扑朔迷离之爱,抑或后宫深院、红尘俗世中的爱恨情仇,它们所渲染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爱情,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结局与悲欢离合,而且很多的爱情故事或传说都是因为周边的地域环境或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往往会使发生爱情之地熠熠生辉。千百年来,渴望着爱情的人们总是怀着一种景仰甚至朝圣般的心情、踩着对爱情执着追求的不变步伐,去寻访那些地方,络绎不绝……
小俞振蔡正仁
作者:朱关荣  来源:中国电视戏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唐明皇  雅号  长生殿  戏校  《牡丹亭》  艺术大师  浙江南浔  绍兴戏  江南古镇 
描述:上海昆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蔡正仁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的高足。俞先生艺高德
一个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冯文楼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个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从古典名著中""出来的大画家:小记戴敦邦先生
作者:凌羽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浒传》  古典名著  人物造型  《逼上梁山》  人物画  《牡丹亭》  画家  《红楼梦》  电视剧  陈老莲 
描述:与戏曲“缘份”很深的沪上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最近因为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作人物造型而声誉鹊起,不久前,我有幸在他的寓所访了他。 甘为名著作图解 戴敦邦先生是江苏镇江丹徒县人,早年曾在《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任编辑,他自号“民间艺人”。他谦
一个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人格  认同  普遍性  人性  实践理性  文化心理  道德规范  牡丹亭  心理情感  理性选择 
描述:场上对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同类现象进行了文化反思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