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5)
报纸(37)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
地方文献 (7)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6)
2013(4)
2012(13)
2011(11)
2010(7)
2008(6)
2007(11)
2005(1)
2003(2)
1998(1)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2)
其它(2)
生活日报(1)
文学自由谈(1)
中国民政杂志(1)
金田(1)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1)
海内与海外(1)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1)
创作评谭(1)
放逐记忆
作者:孙丽萌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湖  牡丹亭  灵隐寺  红苹果  鹅卵石  “美”  小女孩  断桥  三R  头发 
描述:放逐记忆
戏曲大舞台
作者:黄蕾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舞台  语言  昆曲  牡丹亭  文章  父亲  记忆  描写 
描述:然后就其主要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小故事;也可以直接描写看到的一出戏曲演出,写出观后感。但要注意再
当昆曲从生命中穿行而过
作者:于丹  来源:当代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唱片  戏曲  生命  记忆  男人  京剧  龙江精神  牡丹亭  革命样板戏 
描述:浮动的尘埃…… 在我少女时代的记忆里,戏曲的造型是那样强烈地对立着,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反差:一端是革命现代样板戏,男人如郭建光的十八棵青松、杨子荣威虎山上潇洒英雄、洪常青的烈火中永生;女人如李铁梅的提篮小卖,江水英的龙江精神,阿庆嫂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而另一端,在爸爸的老唱片里还藏着另外一个世界,那里的男人可以为将、可以为相、可以为儒雅巾生,可以扎大靠,可以戴髯口,可以舞翎子,也可以翩翩一扇开合在手,那里的女人裙纱明艳,珠翠满头,玉指纤纤,水袖盈盈,为她们的男人追魂寻魄生死缠绵…… 这在一个十来岁小女孩儿的经验系统中是多么诧异的事,这都是“戏曲”吗? 回想起来,其实爸爸的唱片里京剧占了八九成,他爱的戏多是冷涩的,老生戏爱听言派余派,青衣戏爱听程派,昆曲的只俞振飞、言慧珠、白云生、韩世昌、侯永奎有限的几位,但是我偏偏就被昆曲击中了。
看梁谷音演《寻梦》
作者:左弦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寻梦  杜丽娘  女主人公  记忆  梦境  爱情  牡丹亭  观众感受  表演艺术  人物情绪 
描述:的春景又常惹着“无处不飞悬”的春心。春的意境,花的意境,勾起人对梦境的留恋。于是在湖山石畔,牡丹亭前,随着回忆的历程,去追寻那云踪雨迹的梦境,再体味一番昨日梦中的春情。
白先勇的戏梦人生
作者:林可  来源:人民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昆曲  人生  母亲  神秘色彩  台北  父亲  海内外  记忆 
描述:在青春版《牡丹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时候,白先勇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这位闻名海内外的华语作家对于外界来说颇具有神秘色彩。
昆曲越剧赣剧婺剧话剧青春版昆曲轮番上演《牡丹亭》集体回遂昌
作者:童桦吴 雅茗庆 雄尤帆  来源:浙江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遂昌4月8日电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今天上午,优美而熟悉的唱词再次萦绕在遂昌——这个400年前汤显祖写就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山城。今天开始举办的2012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期间,昆曲、越剧、赣剧、婺剧、青春版昆曲、话剧等6种版本的《牡丹亭》将轮番上演,其中3个版本今天已登台亮
一套融集体智慧的奉献之作:――访《南柯记》评注者、东华理工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南柯记》是汤显祖继《紫钗记》、《牡丹亭》后完成的第三部剧作,较充分反映出作者对官场的绝望与彻悟,贯穿了作者的佛道思想,以及创作中坚持的“至情论”。汤显祖在其《南柯梦记题词》中云:“梦了为觉,情了为佛”,体现十分明显的佛家思想。黄河之水能覆舟,若比君心是安流”的感叹,正是他对官场的绝望与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