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32)
期刊文章(596)
学位论文(15)
图书(11)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91)
地方文献 (35)
红色文化 (12)
地方风物 (7)
非遗保护 (6)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3(62)
2012(88)
2011(163)
2008(102)
2004(24)
2003(21)
2002(16)
1999(15)
1985(16)
1982(13)
按来源分组
经济日报(28)
艺苑(3)
浙江日报(3)
温州商报(2)
信息日报(2)
文史天地(1)
上海文博论丛(1)
新美术(1)
文艺生活(1)
新闻知识(1)
赚新古典主义的红利
作者:孟繁红  来源:新华航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古典文化  粮仓  遵守规则  牡丹亭  商人  文化遗址  留声机  古典音乐  成功者 
描述:与东方人的普遍型闷骚一样,他野心勃勃,但遵守规则;他有成功者的跋扈,但拍照时仍笑的羞涩。他以生意人的嗅觉,分得了一杯古典文化的羹。
源仙境游记
作者:黄雪林  来源:中国林业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仙境  中国历史  《容斋随笔》  森林公园  洪秀全    太平天国领袖  《夷坚志》  《太平寰宇记》  人文景观 
描述:源仙境游记黄雪林江西省乐平市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素以“公(皓)气节,马氏(马端临)文章”著称,尤以公故里──源村人文荟革,名胜众多,吸引广大中外游客寻奇探秘,观光揽胜。清晨,我们赶凉驱车
昇对情爱的探寻
作者:涂元济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唐明皇  杨贵妃  爱情生活  赵明诚  李清照  《牡丹亭》  知识分子夫妻  杨玉环   
描述:从《长生殿》到《四婢娟》,异对李杨帝妃情缘和李赵、管赵夫妻之间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描写,显示了他对情爱艰苦、曲折的探寻历程。他最终发现:爱情不属于帝王后妃,也不在虚无缥缈的仙乡,而在人间,在那些
磊自造的历史
作者:洪磊 禹岑  来源:中国摄影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极简主义  历史意象  苏州园林  牡丹亭  现成品  后花园  实用主义  紫禁城  历史的方法  超现实 
描述:从1996年起,磊就开始用超现实摄影勾引我们的眼睛了—模仿宋代宫廷花鸟画、倒毙在紫禁城里的鸟、牡丹亭在奇异地燃烧、面目狰厉的释迦、淌血的苏州园林,直到2000年的极简主义的中国山水,是试图
《牡丹亭》昨夜城绽放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讯[信息日报]记者单丹报道: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城。23日晚,许多老观众抱着重温经典的心情,走进江西艺术剧院的大门。新版赣剧《牡丹亭》在这里正式揭开面纱。 该剧是以东方戏剧大师汤显祖
略论昇《长生殿》的创作方法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创作方法  上海昆剧团  昆曲艺术    非物质遗产  《牡丹亭》  《桃花扇》  艺术形式  江苏省 
描述:略论昇《长生殿》的创作方法
升《长生殿》的情感美学思想
作者:黄南珊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情感解放    美学思想  情感净化  情爱  理想化  牡丹亭  必然性  诗化意境 
描述:自我完善境界,对当时由雅到俗、从情到欲类学趋向是有力的反拨;他还把生死相许这种情感郁结点作为戏剧创作的艺术肯綮和构思关键,用以揭示情感本体的超越力量和情感追求的必然性。
重读《跋昇〈枫江渔父图题词〉》
作者:程毅中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渔父  《邯郸记》  南京图书馆  中国文学史  《文学评论》  古典文学  版本源流  《续集》  文学研究 
描述:重读《跋昇〈枫江渔父图题词〉》
吊古怀今 思深寄远——异诗《钱塘秋感》赏析
作者:苏永莉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瑰丽  王士祯  《随园诗话》  戏曲家  《牡丹亭》  诗人  太子  王妃  文学造诣 
描述:云:“钱塘防思昇,……人但知其《长生》曲本,与《牡丹亭》并传,而不知其诗才在汤若士之上”,并以“逼真少陵”、“俱足千古”称誉其诗,朱廷鋐更以“风流直压李青莲”(《赠防思》)句相赠,其文学造诣
轼研究
作者:张小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山堂集》  《续牡丹亭传奇》 
描述:轼及其著述的认识与了解。首先,对轼家世渊源、生平思想及其交游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研究轼著述奠定基础;其次,通过解读轼的著作,分析其思想内容与创作风格,客观评价其创作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