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4)
报纸(52)
图书(4)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2)
地方文献 (18)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44)
2013(6)
2012(11)
2011(5)
2010(17)
2007(7)
2005(6)
2003(7)
1995(4)
1994(1)
按来源分组
西江月(2)
企业家信息(2)
广西电业(1)
文学教育(上)(1)
文学教育(1)
当代戏剧(1)
大众文艺·浪漫(1)
中国远程教育 下半月(1)
解放日报(1)
中国老区建设(1)
试论杜丽娘的“至情”形象
作者:陈蓉  来源: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至情  酷理  追求 
描述:《牡丹亭》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新的女性形象杜丽娘。杜丽娘这个艺术形象为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为恃的实现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井最终冲破封建社会礼教的篱笆。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使“情”得到了升华。
从传播学角度看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王燕飞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学  传播媒介  传统戏曲  策划制作  美籍华人  载体形式  轰动效应 
描述:其实在青春版《牡丹亭》被策划制作之前,国内外已经先后有几出引人注意的《牡丹亭》的改编演出,其中包括美籍华人陈士争导演的全本《牡丹亭》。但这几出《牡丹亭》并不以传播昆曲为旨
《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角形象之比较
作者:庄平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追求  爱情  历史  家庭 
描述:《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角形象之比较
《牡丹亭》与《西厢记》女主角形象之比较
作者:庄平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追求  爱情  历史  家庭 
描述:崔莺莺、杜丽娘尽管都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下,她们却都能够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平等的婚姻;但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又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反映着具体的历史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差异。
从自我的无视到人性的追求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梦境  人性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各有一出关于梦境的描写,《西厢记》之草桥惊梦更多揭示的是人们对于自我的一种无视与无奈,而《牡丹亭》之游园惊梦则更多揭示了人们对于人性解放的追求与梦想。
芭蕾舞《牡丹亭》不只追求至情至麦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郭文景融合多种风格李六乙把美推向极端———— 本报讯汤显祖的《牡丹亭》人们已经看过很多艺术形式的版本,即将于5月2日在天桥剧场上演的芭蕾舞《牡丹亭》会是什么样?芭蕾与中国古典名著怎样结合?让人产生了各种想象。昨天下午在中央芭蕾舞团排练场,该剧导演李六乙和作曲家郭文景接受记者采访时,给记者描绘了他
石小梅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郭汉城 谭志湘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少年  江苏省  牡丹亭  表演  探索  生活化  母亲  演员 
描述:谏君,将儿子送到好友齐大夫鲍牧家寄养,以保伍氏一脉宗(?)。石小梅在此折戏中饰演伍子。她扮演的伍子稚气可鞠,而又蕴含着一股
厅堂版《牡丹亭》:追求“独一味”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现在推动文化产业是国家策略,但舆论似乎一直在强调文化的产业化、规模化,似乎只有产业化、规模化才算是成功的文化项目。这种贪大求大的心态,势必会造成很多文化泡沫。”普罗艺术出品人、总监制王翔对文化项目有其独特的经营思路。 本报记者郑洁 由戏剧大师林兆华和昆曲名家汪世瑜联袂执导的皇家
厅堂版《牡丹亭》:追求“独一味”
作者:郑洁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厅堂版《牡丹亭》:追求“独一味”
两种爱情追求的展现:再读《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侯春慧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剧  展现  《西厢记》  文学作品  主题之一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牡丹亭  永恒  不变 
描述:生死不渝的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不变讴歌的主题之一.<西厢记>和<牡丹亭>一为现实主义剧作,一为浪漫主义剧作,同是爱情剧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