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3)
报纸(34)
会议论文(20)
学位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6)
地方文献 (5)
非遗保护 (4)
地方风物 (3)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3(16)
2011(22)
2010(21)
2008(16)
2007(16)
2002(8)
2001(20)
2000(11)
1998(14)
1996(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34)
九江医学(2)
海南医学(1)
中国综合临床(1)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1)
中国社区医学杂志(1)
药学教育(1)
临床外科杂志(1)
中国内镜杂志(1)
中国食用菌杂志(1)
《牡丹亭》称谓语的英译语料库辅助研究
作者:禹琳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称谓语  翻译  文化 
描述:本。本文作者借助平行语料库,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个文本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该研究表明,由于英汉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称谓的不同。英汉称谓系统有共性也有差别,但在其翻译过程中,汪榕培并未追求字对字的翻译,而是本着“传神达意”的原则,创造性地准确再现了剧中各色人物间不同称谓的转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汉称谓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对《牡丹亭》中称谓语的翻译,汪榕培根据动态对等和翻译补偿等翻译理论,主要运用的翻译方法有:对应翻译法,词性转换法和增译,省略法。第二,汉语称谓系统庞大复杂,同一称谓语,发话人不同,其所含感情及意义则不尽相同;不同称谓语,发话人不同,使用场合不同,可用来指示同一受话人。在翻译中汪榕培灵活变通,力争在目的语读者及文化中再现原著称谓文化之精华。
《牡丹亭》源自名诗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讲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表达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读来感人至深。没想到,这部历史名剧的创作,竟是受到一首
名诗出《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名剧《牡丹亭》竟出自一位私塾先生之手,而且还是受了一首名诗的启示。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位名医朱震亨,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不论贫贱,对病家一律平等相待,因而闻名遐迩。一天,私塾
名诗与《牡丹亭》
作者:耿浩  来源:老同志之友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名诗与《牡丹亭》
唐宋时代川东盛产“子”之迷
作者:郭声波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  川东地区  唐宋  名称相近  白药子  新唐书  地理志  万州  苦药 
描述:《新唐书·地理志》和《太平寰宇记》载各地物产甚富,其中川东地区多处提到“子”。查《元和郡县图志》等地志,唐宋时四川所产药材与“子”名称相近的还有渝州的实,通(达)州的白药子、白药实,万州的苦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