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对“爱的起源”的探索
-
作者:段江丽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起源 曹雪芹 《失乐园》 《牡丹亭》 《金瓶梅》 性心理学 《西厢记》 《聊斋志异》 中国文学史
-
描述:其意蕴内涵能深达抽象理论层次,如爱的起源这样基本问题的...
-
遂昌:《牡丹亭》从这里起源
-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汤圆
每逢此季,出游人数都会暴涨,尤其是江浙一带,不管是跟团还是自驾,都深受青睐。想找一处人少景美的地方,都要煞费苦心。其实,遂昌便是这样一个地方。若说遂昌的渊源,就要追溯到几千年前。建于公元218年的遂昌县,是《牡丹亭》的起源地,当年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就是在这里写成了此戏曲。
-
四百年一梦到今宵:从青春版《牡丹亭》到轰动谈起
-
作者:金岩 来源:科技智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传统文化艺术 传统文化艺术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昆山腔 昆山腔 海盐腔 海盐腔 弋阳腔 弋阳腔 起源 起源
-
描述:昆曲(昆山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
《牡丹亭》主旨说演变研究
-
作者:吴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牡丹亭》主旨说演变研究
-
传承中的变异:《杨林》系列故事的演变
-
作者:高红梅 来源: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林 枕中记 南柯记 变异
-
描述:《枕中记》、《南柯记》等均以《杨林》故事为蓝本而写成的。它们的作者带着个人的时代感受 ,运用《杨林》的故事题材 ,由写一个愚人的喜剧 ,转入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强调爱情对人生的价值等。主题的变异 ,或者说原型模式的变异 ,体现了社会、政治的变化以及人的观念、心态的变化。
-
传奇“吊场”的演变与昆剧折子戏(上)
-
作者:陆萼庭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折子戏 杜丽娘 单演 脚色 永乐大典 戏曲艺术 宦门 演员 手法 牡丹亭
-
描述: 昆剧《牡丹亭·学堂》可以单演,也常与《游园惊梦》连演。要是连演的话,《学堂》结束后,须先上丑扮的花郎,交代“昨日春香姐着我拂拭亭台,扫条花径”。由于小姐马上要来游园,“不免回避则个”,念下场诗下。接着杜丽娘和春香才先后出场。这种连演衔接形
-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
作者:尹导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 才子 佳人 佳人 模式 模式 爱情 爱情 反封建 反封建
-
描述:本文从主人公形象、故事的情节模式等方面分析《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三部作品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
传奇“吊场”的演变与昆剧折子戏
-
作者:陆萼庭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折子戏 “吊场” 《牡丹亭· 学堂》 《游园惊梦》 余文式 分段式 虚实式 故事情节
-
描述:使扮演杜丽
-
情·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情 欲 爱
-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情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
浅谈元明清爱情婚姻题材发展演变中的悲剧化趋向
-
作者:郑晓霞 来源: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婚姻 发展演变 元明清 《西厢记》 悲剧 题材 封建礼教 《牡丹亭》 个性解放 爱情观
-
描述:浅谈元明清爱情婚姻题材发展演变中的悲剧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