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0)
报纸(58)
学位论文(6)
图书(4)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
地方文献 (51)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
2011(27)
2010(16)
2009(11)
2003(4)
2002(2)
1999(1)
1998(1)
1996(2)
199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语文教学通讯(5)
广西电业(1)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1)
大家(1)
社会科学战线(1)
津图学刊(1)
戏曲艺术(1)
文学自由谈(1)
学生之友(小学版)(1)
真实与虚幻:论中国戏曲的抒情方式及其文本创作
作者:于建刚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抒情方式  与虚幻  戏曲表演  现代戏  《牡丹亭》  剧作者  剧中人物  文本  生存状态 
描述:中国的戏曲文学创作,也包括艺术创作,其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抒情。《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尚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乐记》中说:“诗言其志,歌咏其声……”“志”是什么?人的内心情感...
读中国鬼戏文本的随想
作者:宁宗一  来源:津图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鬼戏  文本  中国戏曲  《牡丹亭》  鬼魂  传奇剧  《聊斋志异》  创作实践  戏曲艺术  鬼文化 
描述:读中国鬼戏文本的随想宁宗一在结束一重生命,人会进入怎样一种时空,进入怎样一种境界?对此,历来有天上、地下的传说,也因此有许许多多关于天上、地下的艺术品。鬼魂正是人类惊人想象力的创造。而且鬼文化也成了
走进牡丹亭
作者:蔡瑶铣 胡明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蔡瑶铣  传记 
描述:走进牡丹亭
走进语文
作者:于漪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实践  特级教师  语言的生命力  《牡丹亭》  教学观念  读者个性化  口语交际  “文” 
描述:走进语文
从互文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文符号的翻译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互文符号  互文符号  文本  文本 
描述:方法,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由马赛克式的碎片拼 接而成,与前文本,互文本以及社会文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 她的这一观点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兴趣。这个理论的提出最初是用 来分析文本,目的在于发现文本之间
从互文性角度看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文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文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牡丹亭
《牡丹亭》的文本召唤结构
作者:李玲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召唤结构  结构  人物  语言 
描述:文学文本生来是为读者的阅读而作,这个特点决定文学文本的开放性和召唤性。戏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更需要强大的召唤力量与观众进行交流,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戏曲《牡丹亭》正因为曲折的结构、不朽
走进《牡丹亭》的茶事
作者:王学铭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的二十几出,走进现代剧院和大学校园,并在世界各国展开全球巡演,对此我感到由衷钦佩。我更关心,白先生
《我的牡丹亭》走进军营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为纪念建军80周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日前携舞剧《我的牡丹亭》走进驻京各基层部队,为广大解放军指战员送去节日的问候。 据悉,该剧改编自汤显祖的《牡丹亭》,以一个年轻人阅读《牡丹亭》时
舞剧《牡丹亭》走进南充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9月13日至15日,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创作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型民族舞剧 《牡丹亭》将在南充演出。这是继《红军花》、《江姐》后,又一台国家精品舞台艺术在南充演出。 据介绍,大型舞剧《牡丹亭》曾获得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比赛舞剧作品金奖、最佳编导奖、最佳作曲奖、最佳舞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