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古典走向现代
作者:刘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剧  还魂记  牡丹亭  比较  唱腔  声腔 
描述:予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评价。近半个世纪后的2003年,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的江西师范大学,采用校园与戏曲联姻的举措,对《牡丹亭》进行重新打造,运用现代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段,演绎出一部新版赣剧《牡丹亭》,受到演艺圈的瞩目和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从老版赣剧《还魂记》到新版赣剧《牡丹亭》,既有艺术上的传承性,而更多的是对这出古典名剧的重新打造。如果说,老版赣剧《还魂记》的音乐从整体上来说,更多地是给人以古典艺术之美的感受的话,那么新版赣剧《牡丹亭》的音乐,则不仅体现了古典戏曲艺术之美,而更多地赋予了其现代艺术的品格。本人由于对赣剧艺术的炽热喜爱,并自始至终地关注和参与了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排练,见证着她的酝酿、诞生和发展,现就老版赣剧《还魂记》与新版赣剧《牡丹亭》的音乐作一些比较,为探索当代戏曲...
白先勇《牡丹亭》触动心灵
作者:暂无 来源:宁夏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白先勇 ·编者按· 美轮美奂的昆曲及其承载的情怀与意境令人沉醉。白先勇凭借一己之力带领他的团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让许多人重新领略到了昆曲之美、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白氏《牡丹亭》中的“美”与“情”具有的普世价值,其中的中国书法、水墨画、古琴及其他有着相同文化符号的元素经过重组,附着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作者:冯芸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歌舞伎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艺术交流 
描述: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廪君巴迁徙走向
作者:田敏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廪君巴人  五溪地区  川东南  乌江流域  黔中  《太平寰宇记》  鄂西土家族  “楚子灭巴”  清江流域  《史记·秦本纪》 
描述:廪君巴迁徙走向考田敏直接记载廪君巴迁徙走向的古代史料惟“楚子灭巴,巴子五人流入黔中”一条,这一记载首见于唐梁载言所著之《十道志》,因《十道志》一书早佚,此载今只散见于一些史籍所引,主要有二:《太平
震撼心灵的爱情:《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艰难爱情之
作者:赵彦杰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较  比较 
描述:《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重要的爱情剧作。这两部作品都以反封建为主题,但是在悲剧情节、人物塑造和结局安排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白先勇:我用写作表达人类心灵无言的痛楚
作者:邓翔  来源:新闻周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作家  传统文化  《牡丹亭》  《台北人》 
描述:他有着贵族的出身.命运几经变化。虽年近古稀,白先勇仍然带着抹不去的优雅气息.他说.自己文字中的感伤和悲剧色彩与生俱来……
才女自古多薄命?
作者:李原昭  来源:读者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女  生长空间  朱淑真  根芽  心灵  理想  大树  牡丹亭  丈夫  压抑 
描述:凉风透窗棂。
谭盾 可视可感的自然之声
作者:王天翔  来源:优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语言  音乐家  实验音乐  园林  昆曲  美国记者  心灵  自然  牡丹亭  实景 
描述:有所渴望的心灵听到了他们自己的心音源地。他找到了
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 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会
作者:张富光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神游  十六世纪  内心世界  情节结构  戏剧史  杜丽娘  人类  心灵  颂歌 
描述:心生戏 神游物 身临境 演《拾画叫画》的几点体会
小玉新琢
作者:沈昳丽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杨玉环  崔莺莺  爱情  女主角  杜丽娘  唐明皇  心灵 
描述:一、百般作弄,以此验证他对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