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3)
报纸(127)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1)
地方文献 (35)
非遗保护 (25)
地方风物 (22)
宗教集要 (9)
红色文化 (6)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3(16)
2012(25)
2011(18)
2010(21)
2009(34)
2008(13)
2007(21)
1994(7)
1993(3)
1985(4)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老友(2)
市场报(1)
争鸣(1)
固原师专学报(1)
中国消防(1)
新闻天地(1)
企业经济(1)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
作者:刘昊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剧团  戏剧演出  观众  现实条件  中国戏剧  传统戏剧  牡丹亭  东方与西方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当代已成了沟通文字与舞台、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近几年中我们既看到英国TNT等剧团来华演出莎剧,也看到上海京剧院把京剧版《王子复仇记》带到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昆剧《牡丹亭》在美、英、希腊等国巡演。莎士比亚(1564-1616)生活的时
厅堂版《牡丹亭》回归明代演剧方式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快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驻北京记者 梅春艳 今年5月18日,是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6周年纪念日。就从这一天起,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将长期进驻北京“皇家粮仓”——这座始建于明永乐七年的建筑曾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俯瞰了京城600年沧桑;如今,它被改建为世界上最小却又最高贵的剧场,明代昆曲“家班”的演
由《牡丹亭》的传播看戏曲改编与演剧通例
作者:邓绍基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版本传播  版本传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演剧通例  演剧通例 
描述:戏曲作品从文本到演出,必然会有程度不同的变易更动,这是已由戏曲史实昭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剧通例。至于种种变易更动,自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和粗细之辨,人们自可臧否月旦,朱紫雌黄,却不能由此而否认
《牡丹亭》打造版“图兰朵”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打造版“图兰朵”。 缘起:一个电影拷贝 童丹表示,《牡丹亭》的缘起是一个电影拷贝。一年多前,她
神奇鄱 铸就经典
作者:郭晶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激光  观众席  舞台效果  洪水  歌舞  牡丹亭  舞台表演  历史  声效  江西 
描述:而成"",那雄伟的巨人就是传说中的"巨人"。他,为我们拉开
《牡丹亭》亮相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玻璃材质的印着白描牡丹图的圆环半悬在舞台中央,透明的椅子、案台及银质花瓶中同样透明的梅花状摆设,以“白描清透”呈新视觉影像的梦幻版《牡丹亭》上周末在东方艺术中心亮相。著名梅派青衣史依弘携手“昆曲王子”张军呈现了另一种味道的《牡丹亭》。 张军坦言,这次表演给他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
新版《牡丹亭》激发人多少梦想
作者:李滇敏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海盐腔  新版  江西师范大学  赣剧  高雅艺术  戏剧学  汤显祖  总监负责制  《尘埃落定》 
描述:400年前汤显祖四个旖旎的梦在今天不仅被中外艺术家们 分别以昆曲、交响音乐剧、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不倦地演绎着,而 且进入欧美主流社会的精致艺术消费阶层。然而,在“四个梦”的 故乡,却是一片令人尴尬的沉默。$$ 日前,江西师范大学和童丹工作室喊出了“让‘临川四梦’ 走进姹紫嫣红的师大校园,让赣剧走向缤纷
书中自有黄金屋 贤文字中财道生
作者:周涧  来源:公关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万历年间  为人处世  增广  牡丹亭  民间  流传  韵文  表述  书名 
描述: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
从《牡丹亭》看明代丧葬习俗
作者:纪军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牡丹亭  牡丹亭  明代  明代  随葬品  随葬品  宋代  宋代  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  柳梦梅  柳梦梅  民俗  民俗  民间  民间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精品。它敷演了一个假托发生在宋代的爱情故事,但从剧中很多民俗场面的描写来看,其风俗描写更多地体现了明代民俗的一些特点,这可以从《牡丹亭》中大量的丧葬习俗描写得到证明。
昆曲《牡丹亭》亮相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郦亮 这几天,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正在东方艺术中心“名家名剧月”热演,尽管该剧已经演了184场,但依然一票难求。 虽然演员依然是苏州昆剧团的俞玖林和沈丰英,但白先勇还对演出形式做了一些改动,比如舞台上是电脑控制的灯光,采用现代的背投设备,更是现代的导演手法和理念,却十足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