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牡丹亭》的语言
作者:于汀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封建礼教  语言  个性化  性格  柳梦梅  人物形象  感染力  感情 
描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牡丹亭》以其准确、贴切的语言,把剧作的主人公杜丽娘的成长过程,简要而明晰
红楼景物语言绘颦儿
作者:邹光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牡丹亭》  语言  《红楼梦》  林黛玉  景物  出乎其外  景语  艺术形象  手法 
描述:之情。明代胡应麟则结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4)曹雪芹对于传统手法成竹在胸,《红楼梦》中多层次、多侧面地以景寓情来雕塑作者笔下的第一宠儿──林黛玉,让颦儿与景物语言如影随形似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论析昆剧青春版《牡丹亭》音乐之传统与创新
作者:黄慧玲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曲牌  形式  唱腔 
描述:新发展、研究、保存及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对崑剧青春版《牡丹亭》音乐之传统与创新手法,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戏曲创作时如何保留曲牌音乐的体制规范并开创出新的特色与表现风格,延续并发展传统戏曲的新风貌。研究内容包含分析本剧的唱腔风格、主题音乐、主题合唱与乐器的应用等手法,希望藉由本研究,整理出一些曲式内容,提供音乐研究者与作曲家参考。
《牡丹亭》重言词研究
作者:曹传梅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言词  重言词  词类  词类  形式  形式  音节  音节 
描述:穷尽性考察,对<牡丹亭>中的114个(本文数据均除去重复使用情况)重言词从词类、形式上、音节上作了具体分析.
再读《牡丹亭》
作者:吴松青  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  语言  赏读  赏读 
描述:《牡丹亭》是杰出的,其语言既本色又华丽、文本结构严谨而合理、思想倾向扬情反理,再加上艺术表现手段极具浪漫情怀,使得其异彩纷呈,一枝独秀,成为我国戏曲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昆曲  经典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牡丹亭》的文本召唤结构
作者:李玲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召唤结构  结构  人物  语言 
描述:的人物和独特的语言铸就成一种强大的召唤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倾心向往,流连忘返。
《牡丹亭》语言琐谈
作者:张燕瑾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语言琐谈
《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
作者:刘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修辞  修辞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描述:来已久。明代曲论家王冀德在其著作《曲律》中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了极高的评价。清代学者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批评《牡丹亭》的语言艰深、晦涩。明清时期吕天成等曲论家却高度评价《牡丹亭》的剧情和语言
《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
作者:刘永良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回目  目的语言  性格特征  《牡丹亭》  《西厢记》  艺术效果  曹雪芹  蛇影杯弓  中山狼  重音韵 
描述:《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刘永良《红楼梦》的回目别具特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研究界对此已有一些论述,但一般都谈得很宽泛。因此,本文拟就《红楼梦》回目的语言艺术之美,从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