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牡丹亭》的语言
-
作者:于汀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封建礼教 语言 个性化 性格 柳梦梅 人物形象 感染力 感情
-
描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牡丹亭》以其准确、贴切的语言,把剧作的主人公杜丽娘的成长过程,简要而明晰
-
红楼景物语言绘颦儿
-
作者:邹光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牡丹亭》 语言 《红楼梦》 林黛玉 景物 出乎其外 景语 艺术形象 手法
-
描述:之情。明代胡应麟则结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4)曹雪芹对于传统手法成竹在胸,《红楼梦》中多层次、多侧面地以景寓情来雕塑作者笔下的第一宠儿──林黛玉,让颦儿与景物语言如影随形似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
戏文之结构及其变迁
-
作者:解玉峰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文结构 脚色制 戏剧叙事 小说叙事 《牡丹亭》
-
描述:并不显著、稳定,戏文结构变迁的历史则主要表现为脚色使用日趋规范、戏文结构也日趋稳定的历史.戏文之结构可认为是脚色制与故事叙述两种因素的组织调和,二者之间始终存在张力,后者有时也有可能成为主导性因素
-
明清昆剧服饰的变迁
-
作者:王姝 曹娟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饰艺术 昆剧 家班 明清 脚色 折子戏 牡丹亭 演出 明代 戏曲
-
描述:明万历年间,东南一带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亦随之昌盛。江南商民士夫,经营各种商业手工业发了财,或外出作官致仕返里,
-
淳安县蚕桑生产布局的调整与变迁
-
作者:徐新权 方树友 方志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淳安县 蚕桑生产 生产布局 新安 太平寰宇记 浙江省 栽桑 永泰元年 睦州 历史 丝绸史 南北朝 养蚕 严州 隋书 山区 山谷 山地 纺织 产区
-
描述:,唐开元元年至29年(713~741年),睦州(新安郡)含青溪(淳安)、遂安等6县,贡交梭绫、赋丝、文绫,以供宫庭之用。《严州图经》(1186年)记载:“太平寰宇记云,随之睦州,......观之州境,山谷居多,地狭且瘠,仰给他州,惟蚕桑是务”。可见当时淳安蚕桑生产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
-
再读《牡丹亭》
-
作者:吴松青 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 语言 赏读 赏读
-
描述:《牡丹亭》是杰出的,其语言既本色又华丽、文本结构严谨而合理、思想倾向扬情反理,再加上艺术表现手段极具浪漫情怀,使得其异彩纷呈,一枝独秀,成为我国戏曲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
《牡丹亭》的文本召唤结构
-
作者:李玲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召唤结构 结构 人物 语言
-
描述:的人物和独特的语言铸就成一种强大的召唤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倾心向往,流连忘返。
-
《牡丹亭》语言琐谈
-
作者:张燕瑾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语言琐谈
-
再论古代南昌城的变迁与发展
-
作者:彭适凡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昌县 南昌地区 太湖 《太平寰宇记》 豫章郡 《滕王阁序》 原始居民 《水经注》 郦道元 灌婴
-
描述:再论古代南昌城的变迁与发展彭适凡南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英雄城市。对于这一地区的先秦历史状况,有关古文献里基本不曾提及;对于汉以后南昌城的变迁与发展,文献
-
《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
-
作者:刘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修辞 修辞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来已久。明代曲论家王冀德在其著作《曲律》中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了极高的评价。清代学者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批评《牡丹亭》的语言艰深、晦涩。明清时期吕天成等曲论家却高度评价《牡丹亭》的剧情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