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牡丹亭》英译本探析
作者:赵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  选择  翻译生态环境  《牡丹亭》 
描述:的更少,而针对译者主导行为特征和制约机制的专题研究尚属空缺。直至胡庚申教授提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以后,译者才被推到中心,其主体地位和作用才得以实质性地凸显。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的解释
与曲的分与合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辫体  明清之际  牡丹亭 
描述:现。王士旗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辩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而提醒我们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来进行讨论。
与曲的分与合:以明清之际词坛与《牡丹亭》的关系为例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体  辨体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现。王士禛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辨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而提醒我们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来进行讨论。
“青春版”《牡丹亭》——戏曲现代化的选择
作者:陈立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现代化  《牡丹亭》  文化生态环境  青春  文化环境  戏曲改革 
描述:当我们谈论戏曲现代化时,总会涉及区别于古典文化环境中的一种新的、现代意义的文化生态。在这种文化生态环境中,戏曲改革(亦即戏曲现代化)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中国戏曲所根植的环境是
珠玉
作者:  晏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宋词  中国  选集 
描述:珠玉
珠玉
作者:叶山南  来源:花雨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珠玉
漫说小山
作者:朱德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蕙风词话》  《珠玉  浣溪沙  况周颐  《虞美人》  《白雨斋词话》  陈廷焯  咏物  花间 
描述: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云:“叔原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毛晋《宋六十名家·小山跋》云:“晏氏父子具足追配李氏父子。” 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小山从《珠玉》出。”
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
作者:蒋骁华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  翻译适应选择  “三维”转换  “三维”转换  《牡丹亭》英译  《牡丹亭》英译 
描述:C.Birch、汪榕培、张光前的三个英语《牡丹亭》全译本各有特色。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为理论工具评析此三译本。研究显示:Birch译文在文化维及交际维的第三层面较多适应原文;汪榕培译文
珠玉校记
作者:冒广生  来源:同声月刊 年份:194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珠玉校记
珠玉(附图)
作者:谭正璧  来源:茶话 年份:194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珠玉(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