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北曲各宫调所用调高
-
作者:孙玄龄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北曲 长生殿 戏曲 正旦 南柯记 字调 南北合套 王季烈 近代 冠图
-
描述:曲的九宫之间,只是删繁就简、归并使用的关系,在所用套曲和曲牌的音乐所属宫调等主要方面,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这种自元代就被确实使用的戏曲宫调系统,经过了元、明、清三代数百年之久,几乎没有变化地一直延用了下来。这表明了这种宫调系统有着牢固的稳定性,而且还
-
简论林黛玉的近代人性意识
-
作者:黄以思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人性意识 爱情 宝玉 悲剧 《牡丹亭》 “人” 近代意识 颂圣 元妃
-
描述:忡忡,对耽误美好青春莫名愤懑。她认为人应该有生存和受到尊重的权利。所以她任性任情,不满于自己的地
-
五四传统的反思与近代妇女史研究
-
作者:叶娃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女文化 五四传统 明末清初 妇女史研究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中国妇女 妇女文化 明清之际 中国女性 上层社会
-
描述:研究,俾使读者可以从崭新的视角重审这段历史。本书取材丰富,涉及面极广,援引了四、五
-
评《牡丹亭》英译本
-
作者:尚娜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牡丹亭 《牡丹亭》 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 文学形式
-
描述: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在交际过程中,语言及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了种种障碍.有人甚至认为翻译过程中困难重重,根本无法完成,尤其像《牡丹亭》这类文学作品.《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中丰富的文化因素及其特殊的文学特征给译者带来了相当大?
-
《牡丹亭》出评(上)
-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评析 评析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
-
《牡丹亭》出评(下)
-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评析 评析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
-
评《临川县志》特色
-
作者:朱祥清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
描述:评《临川县志》特色
-
评汪译《牡丹亭》
-
作者:孙法理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汪榕培 文学翻译 英语翻译 文化内涵
-
描述:评汪译《牡丹亭》
-
“还魂”之后有精华〔评《牡丹亭》〕
-
作者:张齐 来源:江西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还魂”之后有精华〔评《牡丹亭》〕
-
评余秋雨的《笛声何处:关于昆曲》
-
作者:王亚莉 来源:大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余秋雨 昆曲艺术 社会性 中国历史 哲理性 遗忘 文化现象 苏州 戏剧学 牡丹亭
-
描述: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由余秋雨编著的、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笛声何处-关于昆曲>这本书,通过阅读,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