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姹紫嫣红开遍,迷影惊梦新视觉
-
作者:廉锋 来源:创意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视觉 国家大剧院 《玉簪记》 摄影展 摄影师 昆曲 演出
-
描述:年来在世界各地记录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记》的珍贵画面
-
青春版《牡丹亭》之时尚元素
-
作者:李继红 来源:飞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文化名人白先勇策划制作,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以来,五年间进高校、出国门,已连续演出170余场,平均每年演出约35场,每月演出2到3场.这种上演的频率,对于曲调缓慢、韵词高深的传统戏剧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
文化观察-视觉盛宴《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刘纯友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这句唱词正是昆曲的写照。昆曲是我国的传统戏曲之一,前些年濒临凋谢,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使之走出低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文采斐然的曲词,又一次萦绕在
-
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传播的视觉表现形式研究
-
作者:严翼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视觉表现 中西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
-
描述:分阶段讨论了不同时期展现出的表现形式,并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重点分析了新时期的中国戏曲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和矛盾。 研究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的传播,摸索多元化的视觉图形表现形式,打破中国戏曲
-
青春版《牡丹亭》推出视觉展
-
作者:唐雪薇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2000名观众。从现在到演出期间,名为《姹紫嫣红开遍·迷影惊梦新视觉》的昆曲专题展览也将在大剧院开展
-
谭盾歌剧音乐的视觉解读
-
作者:刘涛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剧音乐 马可·波罗 视觉表现 音乐语言 音乐元素 牡丹亭 视觉元素 音乐家 秦始皇 解读
-
描述:谭盾作为"先锋派"音乐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音乐表达的理念、技法、媒介、工具等诸多方面都在进行着探索与创新,尤其在音乐作品的视觉表现方面一直富有开拓精神。本文通过对谭盾歌剧音乐
-
时尚话去年
-
作者:老 V 来源:风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尚杂志 环保 轮廓设计 牡丹亭 推出 回归 女性 视觉 演出 肌肤
-
描述:几何未来感的平和过渡也许是怀旧潮的必然回归,2006年的春夏秀场最夺人眼球的就是70年代式的未来感设计了,从D&G的金属腰封,到CHANEL的透明胶裙,就连趁势推出的限量版炫彩珠片眼影,也采用了独特的珠
-
色语、酷语和秽语:流氓叙事的三大元素
-
作者:朱大可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家主义 叙事伦理 知识分子话语 《西厢记》 士大夫 四大名剧 《牡丹亭》 女性生殖器 民间话语 《金瓶梅》
-
描述:色语、酷语和秽语:流氓叙事的三大元素
-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传播中的视觉图形表现
-
作者:严翼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视觉表现 中西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
-
描述:讨论了不同时期展现出的表现形式,并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重点分析了新时期的中国戏曲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和矛盾。研究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的传播,摸索多元化的视觉图形表现形式,打破中国戏曲乃至中国文化
-
浅析《牡丹亭》旦角妆面的视觉符号意义及美学特征
-
作者:汤晓颖 谢瑆 来源:包装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旦角 妆面 程式 视觉符号 美学特征
-
描述:,探讨旦角妆面的视觉符号意义及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