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少为人知的西湖细节
-
作者:林之 张琪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湖 冷泉 李叔同 灵隐寺 故事 十三年 白居易 印章 牡丹亭 细节
-
描述:三生之约,把友情讲述得固执又生生不息。他们寻寻觅觅地找到这块粗黑的石头。印·印藏印藏,西泠印社里一处被人忽略的细节。西泠印社,中国最著名的金石团体。以精致园林、名士风采著称。园里有一条上山的石径,名鸿雪径,花草簇拥,甚是幽静。石径一边是靠山的石壁,在这块石壁上,有一小方石,约30厘
-
试论悲剧《牡丹亭》中的“梦”
-
作者:韩佳卫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壮丹亭》 《壮丹亭》 梦 梦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
描述:交往的媒介;梦是一种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性话语实践,是修复社会性创伤的一种方式。
-
千古至情梦中梦
-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梦 画 魂 虚实
-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画、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
品《牡丹亭》之探索“梦”的前奏与情感的变化
-
作者:周明璃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 梦 前奏 前奏 情感 情感 哀怨 哀怨
-
描述:变化所导致这场梦的必然原因,从而证明这场梦对于现实的意义,以及与生命体内在逻辑的关系。
-
《牡丹亭》情梦相映的审美诉求
-
作者:刘云霞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梦 相映 审美诉求 生命感悟
-
描述:真情、至情、奇情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要表达的“情”的内核,基于达情需要,戏曲构思成梦,生与死、死与生的回转,虚幻与现实的交错也就因梦而起。情是旨魂,梦是主架,二者互相辉映,构成戏剧的亮点
-
最爱西湖二月天,愿作鸳鸯不羡仙:记青春版京剧《白蛇传》
-
作者:孟文玉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蛇传 京剧院 大学生 西湖 牡丹亭 演员 娘子 老年人 湖北省 老师
-
描述:省京青春版《白蛇传》絮语每一个人对于白蛇青蛇的故事都耳熟能详。西湖水边初相遇,断桥柳边遮娇容。千年蛇妖与俊朗少年的痴缠感天动地,却感动不了手拿紫金钵盂的法海。水漫金山断桥重会后终于诞下麟儿的白娘子
-
千古至情梦中梦:试论《牡丹亭》的虚实结合艺术
-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梦 梦 画 画 魂 魂 虚实 虚实
-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画、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
寻源追梦《牡丹亭》
-
作者:周文韶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寻源 广东南雄 后花园 大庾岭 梅岭 《容斋随笔》 《夷坚志》
-
描述:也曾读过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看过据此改编的昆剧《牡丹亭》,四百多年来这剧本和昆剧一直传唱不衰,“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汤显祖因之被尊称为“东方莎士比亚”;也曾知道《牡丹亭》赢得了许许多多青年女子的同情之泪,比如遭遇不幸的冯小青留下了绝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
-
一“花”看世界,一“梦”说古今:浅谈《牡丹亭》肯綮意象“牡
-
作者:冯春莉 陈洋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牡丹 牡丹 梦 梦 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 传统写意法 传统写意法
-
描述:《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名剧的代表,从古至今都不乏对它的评论。而笔者则选择从《牡丹亭》的意象出发,从中国传统戏剧写意法的角度,以牡丹和梦为例,试图探讨汤显祖创作的构思之巧,意蕴之深,这一虚一实的意象
-
还《牡丹亭》于园林寻百年梦看张军
-
作者:暂无 来源:昆山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自从4月28日晚首演以来,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连续又上演多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创新先锋,该剧的制作人、导演兼主演张军说:“再没有任何地方比园林更能承载昆曲之美了。”
主演张军是专工昆剧小生,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周志刚,是俞振飞大师的再传弟子。从艺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