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
-
作者:刘雪梅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习能力 三年级 期末 综合 中国传媒 小学中年级 牡丹亭 高考 词语 句子
-
描述:三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
-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人生哲学比较研究
-
作者:李枝盛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 情感 理性 理性 人生 人生 社会 社会 个人 个人
-
描述:性”之抒发又要“合情合理”即合“度”。“合度”是艺术的法则,人生的准绳,也是文明的内涵。
-
中国古代文学(下)综合练习题叁
-
作者:张大安 来源:当代电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综合练习 元杂剧 《三国演义》 《聊斋志异》 《红楼梦》 代表作家 艺术特色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牡丹亭》
-
描述:汝珍 D.兰陵笑笑生4)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 )。A.公安派 B.唐宋派C.桐城派 D.阳湖派5)以“神韵”论诗的诗歌理论家是( )。A.王士贞 B.李东阳C.王士祯 D.袁枚
-
南北西东总不同:几则古代剧论的启示
-
作者:张传若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青春版《牡丹亭》 古代 戏曲剧种 创意策划 地方戏 昆曲
-
描述:不顺也”。笔者对地方戏剧种问题本已多有感触,加之近读明代沈、徐渭、王世贞等人的一些剧论,想法尤多,遂成此文以记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纯粹探讨学理,而并非企图以此为地方戏争取观众而张目。——原因很简单,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中国戏剧史》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当代观众的认可,是一种超越理性的感性接受,这也是艺术传承与哲学和科学传承最大的不同。很多人试图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说服当代观众接受或抵拒某种传统艺术,结果总是徒劳,因为感性接受属于另一个世界。”一、地方戏之成为问题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无疑已与整个世界深深地融为一体,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等世界性现象当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交通、通信都极其发达,人们之间的沟通也突破语言障碍而变得极为简便的所谓“地球村”时代,中国戏曲...
-
《牡丹亭》与明代社会思潮
-
作者:陆琦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学 朱学 心学 心学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入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流程,分为明代前期和明代中后期两个方面。接着阐述了《牡丹亭》这部戏剧与明代社会思潮的契合点,此剧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有着很大
-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以许渊冲英译《牡丹亭》
-
作者:吴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 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译界对戏剧翻译所做过的研究为数不多,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研究更是少之甚少。本文尝试着从诺德的功能论角度探讨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希望能为戏剧翻译研究现状
-
《琵琶记》与中国伦理社会
-
作者:黄仕忠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赵五娘 中国伦理 伦理社会 三不从 孝道伦理 《牡丹亭》 礼教制度 《西厢记》 中国传统社会
-
描述:《琵琶记》与中国伦理社会
-
《牡丹亭》社会意义刍探
-
作者:南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社会意义刍探
-
著名作家白先勇任总制作《牡丹亭》将晋京演出百场
-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是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重点扶持的优秀剧目,由著名华语作家白先勇担任总制作
-
校园版《牡丹亭》北大首演,总制片白先勇认为—— 传承昆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牛春梅
“梦回莺传,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院深深……”昨天下午,北大百年讲堂响起咿咿呀呀的水磨腔,杜丽娘、柳梦梅的爱情传奇再次上演(如图),主角却不是资深的专业演员,而是去年3月启动的北大昆曲工作坊里的一群大学生,他们为这个剧排练了三个月。
校园版不输职业剧团
“昆曲工作坊和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