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人生哲学比较研究
作者:李枝盛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  情感  理性  理性  人生  人生  社会  社会  个人  个人 
描述:性”之抒发又要“合情合理”即合“度”。“合度”是艺术的法则,人生的准绳,也是文明的内涵。
整合理论与《牡丹亭·惊梦》的隐喻分析
作者:林天送 王嵘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隐喻  隐喻 
描述: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
昆曲《牡丹亭》移植婺剧 老团长整合婺剧版唱词
作者:暂无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598年,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遂昌写下了一部划时代的历史名剧《牡丹亭》——“丽藻凭巧肠而浚发,幽情逐彩笔以纷飞”,成就了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世界文化瑰宝。 当不同剧种对《牡丹亭》进行无数次改编和创演时,作为《牡丹亭》的原创地——遂昌终于按捺不住那股蕴藏已久的激情:2009年3
《牡丹亭》与明代社会思潮
作者:陆琦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学  朱学  心学  心学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本文从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入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流程,分为明代前期和明代中后期两个方面。接着阐述了《牡丹亭》这部戏剧与明代社会思潮的契合点,此剧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有着很大
《琵琶记》与中国伦理社会
作者:黄仕忠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赵五娘  中国伦理  伦理社会  三不从  孝道伦理  《牡丹亭》  礼教制度  《西厢记》  中国传统社会 
描述:《琵琶记》与中国伦理社会
《牡丹亭》社会意义刍探
作者:南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社会意义刍探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牡丹亭》英语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许方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对等 
描述:进行比较,采取的比较方法论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尤其侧重于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因其对社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下看出版的社会功能
作者:李芹燕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功能  青春版《牡丹亭》  出版  电视媒体  国家剧院  传播符号  泸州老窖 
描述:2004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国家剧院首演,俞玖林和沈丰英以千娇百媚、玉树临风的扮相,成为这一轰动的文化事件最美的传播符号。2006年,李怀秀、李怀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