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后牡丹亭/楚天
作者:暂无 来源:花溪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后牡丹亭/楚天
作者:鲁枢元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畅销书  文化保守主义  《安娜·卡列尼娜》  王六郎  《牡丹亭》  《西厢记》  生态保护  《红楼梦》  存在扩充  美国华盛顿州 
描述:话鲁枢元Ⅰ与读书的人,有时真象一对情侣。“爱书”,是一种常见的说法。其甚者,“书痴”与“情痴”相去无几。毛泽东,一代伟人,当了领袖仍有“抄书”的癖好。“抄书”,是对的体贴爱抚。他还喜欢把搬到
让春香抱怨的是本什么
作者:洪珏  来源: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抱怨  《牡丹亭》  语文第四册  中学教科书  《惊梦》  《闺塾》  戏剧情节  审美享受 
描述:人们观赏《牡丹亭》.都为《游园》《惊梦》两出戏而陶醉;同时,也喜欢看第七同《闺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也就是京昆舞台上常演不衰的《春香闹学》。戏里的春香天真烂漫,闹得迂腐刻板的先生陈最良无可奈何。妙趣横生的戏剧情节,伴随着演员优雅生动的唱和做,给人以难忘的审美享受。
桂林市上的白先勇
作者:黄莺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书市  昆曲  《牡丹亭》  桂林  《纽约客》  张继  中国民间故事  《游园惊梦》  《台北人》 
描述:桂林市上的白先勇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
作者:吴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唱词  《牡丹亭》唱词  英译  英译  美的再现  美的再现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描述:亦可称为曲文),属于诗歌的范畴,极富情趣,是极美的文学语言。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白之教授的《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探讨美学对译学的意义。从美学的角度而言,翻译是对原作美学价值的再现。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美学特质决定了翻译美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美及其译文中美的再现极其重要的领域。笔者认为,运用美学理论来探索文学翻译,意义深远。尤其对于《牡丹亭》唱词这一极美的文学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翻译美学提供了合适的视角,因为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原文中的美通过哪些审美品质表现出来,译者如何展现原文中审美品质,使译入语读者充分感受唱词中的美,为本文的研究目标。简而言之,寻找原文的美,挖掘出译文如何再现原文的美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作...
《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海外学人论)
作者:〔美〕白之 龚文庠译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海外学人论)
续写《牡丹亭》完构“立方”
作者:尹春芳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续写《牡丹亭》完构“立方”
《莫扎特》与《牡丹亭》 两地亲子家书
作者:暂无 来源:大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傅楚楚 郭爱凤 妈妈: 上个月去看《莫扎特》摇滚音乐剧之前,跟一个朋友说起这件事,你知道我一向对音乐剧情有独钟,谈起来不免兴奋过头,极力邀请她和我同去。没想到朋友冷冷来了一句:“那个啊,我在电视上看过片段,一群人又唱又跳的,你说莫扎特和摇滚有什么关系,这不是糟蹋经典吗。”听了这话,有种兴
大余县“依造景”将深度开发《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讯[信息日报] 记者左阳天报道:汤显祖一出《牡丹亭》为后人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艺术经典,数百年来随剧作衍生了昆曲、电影、电视等。而故事的发祥地―――江西大余牡丹亭却没有大放异彩。记者16日从江西省外经贸厅获悉,牡丹亭将吸引国内外资金作深度开发。 多形式《牡丹亭》舞台演绎 “宋朝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
张世铮昆剧专场
作者:陈朗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折子戏  《牡丹亭》  《长生殿》  穷途落魄  东坡剧院  剧目  人物性格  乾隆时期  流行歌曲 
描述:张世铮昆剧专场感陈朗本文图片摄影:俞成夫今年夏热,各地皆然,而杭州为甚。客居"天堂".日炙霞蒸.况味可知。8同中旬.雪雯忽来相告:杭州将举行"金秋曲会",有几个专场,内9月12日晚为张世铮昆曲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