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为人皆求真:张燕瑾先生戏曲研究述评
-
作者:胡明伟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杜丽娘 西厢记 求真 戏曲文学 桃花扇 戏曲唱词 马致远 牡丹亭 中国戏剧史
-
描述:张燕瑾(1939-),河北省辛集市人,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大文学视野下的戏曲研究
-
“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昆五班”教学汇报演出
-
作者:忆斯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汇报演出 戏曲学校 教学 平均年龄 牡丹亭 长生殿 折子戏
-
描述:《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酒楼》、《玉簪记·琴挑》、《孽海记·下山》……一段段文武经典折子戏,由一群平均年龄仅14岁的小不点表演起来,倒也不紧不慢、有板有眼。这60位被称为昆五班的学员,是上海戏曲学校时隔20年后又
-
“读写双赢”教学例话(五):专题之“花季悟爱情”
-
作者:赵谦翔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读写 专题 教学 绿色教育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
描述:没有话语权吗?以功利为本漠视人性的灰色教育,让花季学子掩耳盗铃地回避现实的爱。唯有张扬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才能让他们直面现实人生,坦诚地观情赏爱,谈情说爱,评情论爱。
-
若是美的,新创意有何不可?
-
作者:张恩慧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创意 演出剧目 戏曲观众 昆曲 杜丽娘 跨界 尝试 艺术 柳梦梅
-
描述:2011年,史依弘贴出程派名剧《锁麟囊》,让许多戏曲观众吃惊非小。演出之后,无论业内反响、观众评价、票房收入都取得成功,又让很多原本不看好《锁》剧者跌破眼镜。这都证明首次"跨界"演出并非是史依弘"苦苦寻烦恼"。2012年,大胆的史依弘再次尝
-
古典美的“含蓄”与现代美的“过度”——看青春版《牡丹亭》的
-
作者:张红翠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含蓄 含蓄 过度 过度 古典美 古典美 现代美 现代美
-
描述:活的贫乏、疲惫,以及这种贫乏与疲惫背后审美期待的些许空白。
-
《牡丹亭》一票难求
-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张军、沈昳丽主演的经典传统大戏《牡丹亭》,昨晚成功打响了2007年逸夫舞台昆剧月月演的头炮。来看戏的观众络绎不绝,出现了上海昆剧演出少见的一票难求、红灯高挂
-
突破传统 美的融合——芭蕾《牡丹亭》
-
作者:李画 李拜天 刘阳 来源:明日风尚(生活态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融合 服装设计师 昆曲 音乐 郭文景 舞台 芭蕾舞团 白先勇
-
描述:主创团队成员也都是在各自领域极具个性的人物——先锋派戏剧导演李六乙,才华横溢的作曲家郭文景,年轻的编导费波,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和田惠美,德国著名美术和灯光设计师米歇尔一西蒙。这种碰撞,会带来什么样的《牡丹亭》?
-
主题的分裂与时代感的统一——《长生殿》臆说
-
作者:朱万曙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杨玉环 李隆基 洪升 《牡丹亭》 爱情 李杨故事 《梧桐雨》 主题矛盾 “情”
-
描述: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对《长生殿》主题的讨论已经旷日持久,自1954年纪念洪升逝世二百五十周年揭开惟幕,直到最近数年,讨论仍在时断时续地进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讨论的范围和基本思路并没有改变,依然在重复着五十年代所提出的两个问题——《长生殿》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还是批判政治?对爱情
-
上昆《牡丹亭》“险”中求精
-
作者:张裕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上海昆剧团 柳梦梅 人物情绪 社会现实意义 汤显祖 爱情主线 现代剧场 悲剧意味
-
描述:“非典”的阴霾逐渐散去, 在春末夏初的姹紫嫣红中,上海 昆剧团的艺术家们又忙碌在排练 场上,精心打造入围“国家舞台 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的上下 本《牡丹亭》。一个做了400年的 旖旎旧梦,又将再一次沉醉在新 世纪的轻风里。昨天,记者采访 了上海昆剧团团长、昆剧表演艺 术家蔡正仁,获悉了《牡丹亭》
-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白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
-
作者:吴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唱词 《牡丹亭》唱词 英译 英译 美的再现 美的再现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
描述:亦可称为曲文),属于诗歌的范畴,极富情趣,是极美的文学语言。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白之教授的《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