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异同
作者:刘松来 方立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至情  至情  主题  主题  异同  异同 
描述: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长生殿》与《牡丹亭》的爱情
作者:郑娇娇  来源: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长生殿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描述:《长生殿》与《牡丹亭》,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著作。但是很多人在赞扬杜丽娘至情的同时,却对李杨爱情加以否定。无论从创作者意图、剧作本身还是社会影响来看,李杨爱情都可称是真正的爱情,值得歌颂。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谈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
《西厢记》《牡丹亭》爱情之浅较
作者:左鹏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比较  比较  爱情  爱情 
描述:本文通过对《西厢记》、《牡丹亭》中爱情描写的比较,指出:人物塑造上,两剧主人公都把“情”放在第一位,但性格侧重却各有不同;爱情主题上《西厢记》主要是以“情”反“礼”,《牡丹亭》则是以“情”反“理
大学女生的爱情
作者:玫瑰花精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女生  爱情  大学校园  四季花  牡丹亭  大学男生  年纪  林木  公园  倒像 
描述:爱情伤感。
爱情
作者:李愫生  来源:新青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昆曲  牡丹亭  茶楼  漠北  杜丽娘  小城  柳梦梅  柔软  声音 
描述:他们说,没有人会喜欢昆曲。艾梅知道,他们喜欢的是吐字不清的周杰伦,是永远摸不清他在说什么的王家卫,是唱得响亮的中国好声音。甚至,很多时候,问他们昆曲是什么,他们都笑着摇摇头,样子茫然。艾梅的心落寞地疼。
五等爱情
作者:陈寅恪  来源:视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新金融  设想  五等  悬空  永久  爱情  纪念  接合 
描述: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 第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 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 第四,又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 第五,最下者,随处接合,唯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卢金强摘自《新金融观察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描述: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牡丹亭》中有关爱情的语词赏析
作者:郭英  来源: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语言词汇 
描述:情的语言词汇进行了分析。
诗意的爱情与死亡:《少年维特之烦恼》与《牡丹亭》
作者:朱延涛 卢前丽  来源:金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爱情  死亡  死亡  悲剧  悲剧  诗性文本  诗性文本  强烈的时代感  强烈的时代感 
描述:与阐发来重新唤醒人们心中尘封已久的纯洁爱情,在经典的深层次感受中,重建爱情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