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1)
报纸(74)
图书(54)
会议论文(25)
学位论文(2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71)
地方风物 (118)
地方文献 (35)
非遗保护 (34)
才乡教育 (26)
宗教集要 (18)
红色文化 (1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53)
2011(60)
2010(50)
2009(47)
2007(47)
2004(28)
2003(22)
1996(25)
1991(16)
1984(11)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13)
江西教育(4)
百科知识(4)
文史天地(3)
文物出版社(2)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
文史月刊(学术)(1)
今日新疆(1)
实用中医药杂志(1)
当代江西(1)
论《太平寰宇记》的文献学价值与地位:以今江西部分所引地志为例
作者:张保见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地志  地志  江西  江西  文献学  文献学  价值与地位  价值与地位 
描述:鉴于<太平寰宇记>引书过于繁复,而选取乐史的家乡--今江西省--所引方志文献作为案例,征考各志源流.探讨其文献学价值和地位.认为<太平寰宇记>开创了一种新型的集志型地理总志,在地理学史和方志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在目录、辑佚、校勘、资料等方面亦具有重要价值.
《太平寰宇记》中的江西民间传说与民俗
作者:刘双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民间传说  江西  民俗  地理总志  北宋初期  人物传说  全国性 
描述:价值。
南北西东总不同:几则古代剧论的启示
作者:张传若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青春版《牡丹亭》  古代  戏曲剧种  创意策划  地方戏  昆曲 
描述:不顺也”。笔者对地方戏剧种问题本已多有感触,加之近读明代沈、徐渭、王世贞等人的一些剧论,想法尤多,遂成此文以记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纯粹探讨学理,而并非企图以此为地方戏争取观众而张目。——原因很简单,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中国戏剧史》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当代观众的认可,是一种超越理性的感性接受,这也是艺术传承与哲学和科学传承最大的不同。很多人试图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说服当代观众接受或抵拒某种传统艺术,结果总是徒劳,因为感性接受属于另一个世界。”一、地方戏之成为问题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无疑已与整个世界深深地融为一体,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等世界性现象当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交通、通信都极其发达,人们之间的沟通也突破语言障碍而变得极为简便的所谓“地球村”时代,中国戏曲...
古代诗人
作者:不悔  来源: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人  《珠玉词》  范仲淹  宋仁宗  欧阳修  晏殊  小令  诗文 
描述: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朝官至宰相.引用了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一批人才,他能诗文.又擅作词.尤以小令成就最高。有《珠玉词》传世。
牡丹亭的故乡——江西·大余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时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大余  故乡  花卉产业发展  金边瑞香  重点产材县  《牡丹亭》  工业支柱产业  食品工业发展  多味花生 
描述:“南安一梦还魂曲,千古绝唱牡 丹亭”。明万历年间,大戏曲家汤显祖 以牡丹亭为背景,创作了传世名剧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一经问世 便引起极大轰动。景园文传,大余牡 丹亭于是声名鹊起,闻名遐迩,其声 誉不亚于滕王阁和黄鹤楼。流徙大瘐 岭南北的文人骚客无不来此寻幽探胜, 留下佳词丽句,大余由此便有
古代女子阅读《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农村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剧照。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经典一览 □李小多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 四百年前,汤显祖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所写下的这句题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炽
临川古代书院
作者:张德山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书院  临川  县志  崇儒  汝阳  南湖  书院学  地方官吏  山长  抚州 
描述:移到现代,临川人仍然不逊色于他们的先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有五位主编,其中有两位——游国恩,萧
古代戏曲语言特点探微
作者:沈义芙  来源: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杜丽娘  表演节奏  古代戏曲  牡丹亭  莺莺  游园  张生  语言特点  《惊梦》 
描述:讠永)》:〔小桃红·生见莺莺〕
古代曲论中的导演论
作者:俞为民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冯梦龙  李渔  《牡丹亭》  舞台效果  导演工作  演员  舞台演出  《闲情偶寄》  旧剧 
描述:古代曲论中的导演论俞为民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家创作出了文学剧本,还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具体感人的舞台形像,去感动观众,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而导演是把文学剧本转化为舞台形像
我国古代文化之“四”
作者:夏康喜  来源:价格月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文化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牡丹亭》  《西厢记》  《长生殿》  《史记》  应天府书院  《红楼梦》 
描述:我国古代文化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