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芳名叫千灯
-
作者:桂林 来源:旅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石板 想象 后花园 江南水乡 灯具 故乡 牡丹亭 余音 灯笼
-
描述:绕梁不绝…… 千灯,还是昆曲的故乡。 去了,我才知道:千灯的原名“千墩”, 后易名“茜墩”。前者巍然于水岸,后者则茜草萋萋于墩上。一样的诗意,不一样的美感。 都喜欢。 一样的江南,一样的似水流年; 一样的人家枕河,一样的黛瓦粉墙; 一样的木格小窗,闪过一张如花的面影——迈上千灯古桥,我不禁怦然心动:是因为刚从周庄辗转而来,小桥流水的景致,依然定格在心底?还是古戏台的昆曲雅韵挥之不去,游丝一样,低低在心头回旋? 这才追根溯源,寻梦到千灯。 不大的千灯,有庙有塔。延福寺香火鼎盛,似乎才举行过一场法会,人群还未散去。虽说很想目睹玉佛殿里躺着的、一尊来自缅甸的巨型玉卧佛,但还是避开人流,折身绕道。那座始建于南朝,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烟雨风雪的秦峰塔,依旧亭亭玉立,直指云天,真是无愧“美人塔”之誉。
-
杨业事迹小考
-
作者:康玉庆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业 《辽史》 《资治通鉴》 麟州 《东都事略》 刘崇 《隆平集》 《宋史》 杨家将 耶律
-
描述:杨业事迹小考康玉庆杨业是北宋抗辽名将。他的一生经历了由五代分裂割据到北宋统一中原这样动荡纷争的历史时期。杨业研究是五代史和宋辽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史学界对此非常重视,已有不少论文专著问世。本文仅就
-
杨丽娟事件:谁在发神经?
-
作者:吴澧 来源:报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事件 大众传媒 杜丽娘 牡丹亭 恐怖主义 新闻策划 南方周末 媒体 朱丽叶 第三阶段
-
描述:人应该讲真话,但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在葬礼上的发言。换句话说,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对亲属感情的尊重,在入土为安之前,某些负面真话以不讲为好。那位追刘德华追到父亲跳海自杀的杨丽娟,葬礼未行.就有专家
-
胡锦芳-牡丹亭走进概念剧的舞台
-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品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胡锦芳-牡丹亭走进概念剧的舞台
-
山西隆重纪念李世芳逝世五十周年
-
作者:李祖英 张保全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隆重纪念 山西 梅兰芳 《霸王别姬》 昆剧 京剧院 开拓演出市场 《牡丹亭》 社会主义道德 艺术生涯
-
描述:山西隆重纪念李世芳逝世五十周年李祖英张保全在李世芳罹难50周年之际,宋培予、姚宝琏合著的反映李世芳艺术生涯的《小梅流芳》一书,由山西省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
-
逾越无法逾越的障碍——昆剧演员王芳对杨玉环形象的塑造
-
作者:冷桂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杨玉环 杨贵妃 演员 形象塑造 长生殿 障碍 表演 牡丹亭 杜丽娘
-
描述:昆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特别是顾笃璜先生策划的二十八折《长生殿》和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的问世,使昆剧的观众日渐增多,以致人们似有将观看昆剧作为一种高雅时尚的趋势。显然,昆剧场上表演的现状已经
-
杨学进将在金色大厅唱响《牡丹亭》
-
作者:张裕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张裕)9月8日,上海音乐学院女高音歌唱家杨学进将走进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东方百灵——杨学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杨学进将首唱根据汤显祖昆曲《牡丹亭》改编
-
杨学进用交响乐版《牡丹亭》献歌世博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早报讯 日前,著名歌唱家杨学进在上海发布了“东方百灵 杨学进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DVD。据悉,该DVD是去年9月8日她受邀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同名音乐会的全记录。杨学进透露:“在这场演唱会上
-
“说住人心多微妙”──读《戏曲编导杨兰春》
-
作者:安葵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语言 当代戏曲 马克思主义 朝阳沟 戏剧学 生活感受 《牡丹亭》 《小二黑结婚》 《西厢记》 语言艺术
-
描述:“说住人心多微妙”──读《戏曲编导杨兰春》
-
芳冠六清 灼灼其华——昆剧音乐家辛清华访谈
-
作者:徐明松 张泽纲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清华 音乐家 唱腔 南曲 昆曲 《牡丹亭》 红娘子 上海昆剧团 音乐形式
-
描述:昆剧犹如中国戏曲百卉园中的一朵馨香四溢的兰花,雅韵宛然,令人神迷。昆剧音乐则是昆剧艺术无穷魅力的内核所在。昆剧音乐家辛清华,数十年来在这方兰花苑里辛勤耕耘,催发了一枝枝新蕾奇葩,竞相绽放。 辛清华,1958年开始昆曲折子戏的作曲;他在昆剧作曲领域崭露头角的是现代戏《琼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