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
作者:潘丹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众  一度创作  二度创作  三度创作  牡丹亭 
描述:理、观众的作用等方面。李渔谈观众论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创作论,所以观众论与创作论紧密结合,在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阶段都有不同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李渔观众论在思维方式、理论形态上表现出独特
试析李渔的戏曲语言理论
作者:丁放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李渔  《牡丹亭》  《笠翁十种曲》  戏曲理论  《风筝误》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闲情偶寄》  宾白  戏曲创作 
描述:清代的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他编写的《风筝误》、《比目鱼》等剧本,称为《笠翁十种曲》,在当时的舞台上风靡一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其《闲情偶寄》里的词曲部、演习部
明清女性戏曲理论批评研究
作者:寇鹏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女性戏曲理论批评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才子牡丹亭》  女性意识  情色阐释 
描述:清女性戏曲理论批评作品除了常见的序、跋、题辞等形式之外还有评点这种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理论批评形式。本文在对所有明清女性戏曲理论批评作品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又从宏观角度对明清女性戏曲理论批评的批评
整合理论与《牡丹亭·惊梦》的隐喻分析
作者:林天送 王嵘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隐喻  隐喻 
描述: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
《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后殖民翻译理论解读
作者:罗进民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后殖民翻译理论  牡丹亭  英译本  对比 
描述:活动的影响。
能否用音乐来演奏《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新民晚报美国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康定 上周四晚上,在上海商城剧院听了“昆曲王子”张军的“水磨调”音乐会,感觉很新奇。剧场里年轻观众很多,气氛很热烈很兴奋。张军演唱了10多首曲子,每曲歌罢,掌声一片。张军的唱,基本属昆曲
京剧”实验
作者:万佳欢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  新闻周刊  梅兰芳  多媒体  现代舞  牡丹亭  导演  歌剧院  观众  演员 
描述:名为“华宴-京剧《霸王别姬》”的剧目看上去更像一场影像秀。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把整出传统戏曲舞台剧做成了一部快节奏现代电影,他用大量非戏曲手段对戏剧本身进行快节奏剪接,因为“这种结构跟大家比较近
《牡丹亭》的一页
作者:夏写时  来源:上海文化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剧  昆剧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中国  中国 
描述:《牡丹亭》的一页
京城出现玩票一族
作者:满羿 罗红霞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策划  艺术认识  京城  指导  组织  话剧  演出  笔记本电脑  艺术教育  牡丹亭 
描述:京城出现玩票一族
牡丹亭开场
作者:暂无 来源:优雅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