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陈最良性格的多重性
作者:孙德林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最良  性格  塑造 
描述:陈最良这一角色固然有其"冬烘"的一面,但在他立体性格中,不乏有勤奋、笃实、忠诚、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在他身上除去可憎、可恶之处外,还有让人可怜、可叹的地方,甚至还有令人可敬、可赞的方面,汤显祖笔下的陈
建构于特殊人文背景下的人性:杜宝性格
作者:余治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宝  性格  《牡丹亭》  文化意识 
描述:运用人物性格的有关理论原理,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对《牡丹亭》中杜宝的性格进行重新阐释:他是一个既有家庭责任感的严父,又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忠臣;在他身上,积淀着中国数千年流传不息的文化意识,正是
中国戏迷文化性格初探
作者:颜全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发展  戏迷  文化性格  角色置换  《品花宝鉴》  林黛玉  《牡丹亭》  中国戏曲  《红楼梦》  艺术形式 
描述:中国戏迷文化性格初探戏文系92级颜全艺中国戏曲如果从汉代百戏溯源起,也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戏曲由民间杂耍,歌舞技艺表演到与故事性的结合,定型为“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态,一步步
文化与翻译——读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作者:张政  来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翻译时 ,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 ,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作者结合汪榕培《牡丹亭》的英译本 ,从文化翻译之难 ,《牡丹亭》译本在文化翻译方面的处理策略和方法等谈了
请勿折断我们的翅膀
作者:陈凯歌  来源:可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城市  人与人  三十年  上海人  文化  北京人  电影  历史  性格  牡丹亭 
描述:上海无疑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地方。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无数的人群涌入城市,无数的灯光照亮夜空,无数的梦想在这里受到时代的检阅。无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城市的历史多么久远,今天,它才真正实现了光荣的绽放。不仅在上海,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城市中,人们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美感  “三美”原则 
描述:致生活。
汪榕培英译《邯郸记》的文化传输:以目的论为视角
作者:杨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文化  文化  目的论  目的论  纪实翻译  纪实翻译  工具翻译  工具翻译 
描述:授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 作为本文理论支撑的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其代表人物有莱斯(Reiss)、汉斯·弗梅尔(Hans Vermeer)和诺德(Nord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本为例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文化  文化  美感  美感  “三美”原则  “三美”原则 
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西里尔.伯奇、中国学者张光前和汪榕培曾先后将明代汤显祖的著名传奇剧本《牡丹亭》译介到西方世界,功德无量。以许渊冲先生译诗"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原则衡量。三位《牡丹亭》译者权衡利弊,创造出风格各异的三个译本,使西方世界感受到400年前中国的精致生活。
从《牡丹亭》和《卡门》两部传统戏剧看中外文化之差异
作者:庞国太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卡门》  《卡门》  戏曲  戏曲  歌剧  歌剧  文化  文化  差异  差异 
描述:幅幅精工织锦,两者都是对人生的咏叹,是体系不同的艺术精品。
文化盛宴书天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十年的故事
作者:曹光哲  来源:当代广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故事  天堂  文化  《牡丹亭》  华裔作家  白先勇  袭人 
描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2006年11月24日至26日,仿佛是从天上飘然而至的美妙乐曲,回荡在香气袭人的广西师范大学王城剧场。这是由世